——我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服務調查
本報通訊員 楊 迪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交通領域碳減排的重要路徑,也是全球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力方向。隨著我市新能源汽車使用數量的不斷增加,充電基礎設施——充電樁建設規模也實現了快速增長。近日,國家統計局商洛調查隊采取實地走訪和發布電子問卷等方式,就商洛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等相關情況進行了調研。
供不應求 發展遲緩
商洛調查隊通過實地走訪充電站、與相關企業面對面訪談了解到,目前全市充電基礎設施(充電樁)規模在320臺左右,分為公共專用、社會公用、私人自用三種類型。其中,由國網商洛供電公司在商州區、山陽縣、丹鳳縣、洛南縣等城區投資建設的充電樁有98臺,為公共專用充電樁;由國網商洛供電公司投資建設的滬陜、福銀高速商洛市轄內服務區的10座充電站有40臺充電樁,由商州區內私人公司投資建設的充電樁約80臺,為社會公用充電樁;全市家用家裝充電樁在100臺以上,為私人專用充電樁。
商洛調查隊了解到,截至9月底,全市掛牌登記在冊的電動汽車有1754臺,其中,新能源純電動汽車1026輛,新能源插電式混合汽車728輛,這就意味著公用充電樁服務1754輛新能源汽車,車樁配比率達1:8,公用充電樁明顯供不應求。
密度不足 覆蓋面小
據了解,目前我市充電站建設起步晚,覆蓋密度不足,主要投資建設在商州城區,六縣城區數量較少,鄉鎮更是稀缺。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2.22%的車主很了解我市公用充電站的分布情況、充電樁的充電流程和價格;71.9%的車主表示公用充電樁不夠多,密度不足,充電很不方便;18.3%的車主表示公用充電樁的地點找不到、找不全。一些單位投資建設公共專用充電樁,大部分建設在機關單位院子內,外部社會車輛不能隨意進入充電,且公共專用充電樁數量較少均為慢充,需要等位排隊,高峰期排不上位的情況時有發生;公用充電樁的社會公用充電樁由私人投資建設,城區內充電站數量較少,多在城區邊緣位置,部分充電站附近沒有公用衛生間,也未為車主設置能夠遮風擋雨的等待區。大部分電動汽車車主表示,他們只敢在城區跑,較偏遠的鄉鎮根本沒有充電樁,充滿電也擔心有去無回。而公共充電站冷熱不均,熱點地區排隊充電,較偏區域閑置無人,而距城區較遠的鎮辦無樁可充情況較為突出。
目前,我市建設充電站的投資方不到4家,調查期間聯系到經營較好的投資方只有2家。據介紹,一個充電樁的采購成本在8000元—6萬元不等,加上場地、安裝、維護、人工費用等支出,使得充電站建設前期資金投入大、回本時間慢成為制約投資者投資充電樁行業的主要因素。據調查,每個投資公司都擁有自己的運營平臺和收費渠道,以繳費APP為載體,車主在第一次使用時要花費約15分鐘的時間下載APP、設置、充值、繳費才能正式開始充電,有6.54%的車主感覺APP操作復雜。投資方的收費標準各不相同,充電站位置和充電時間段不同也導致充電費用差異較大,電費隨著供電部門銷售電價的調整浮動不大,但停車費和服務費等附加費用卻無統一標準,不同地區差異較大。由于充值優惠力度不同,充值起步金額較大,車主通常會選擇一個固定的運營商充值充電,有16.99%的車主認為充電整體收費貴。
通過實地勘察和調查,發現充電APP運營水平較低。在部分縣,按照地圖導航或者充電APP到達目的地后,卻發現充電樁處于故障狀態,而故障信息在APP上卻沒有顯示,讓車主白跑一趟。充電站缺乏日常管理和維護,燃油車占充電車位的現象屢見不鮮,充電車充完電繼續占用導致充電樁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部分充電站維護情況較差,充電槍、充電樁損壞甚至沒電的情況并不少見,甚至有的充電樁扣費但不充電。充電站內的休息、餐飲服務功能開發不完善。例如,在商州區車流量少或各縣區位置較偏的充電站,大量的充電樁閑置,這些地方大多無等待區、餐飲區,甚至很難找到衛生間。夏天曬,冬天冷,遇上刮風下雨,給車主帶來了很多尷尬和不便。
調查結果顯示,車主們認為公用充電樁和家用充電樁各有各的好處,但更偏向于使用公用充電樁。調查者中,僅有10%的車主安裝了家用充電樁,但有55.56%的車主雖然未安裝充電樁,但未來考慮安裝充電樁。可以看出,車主們對安裝使用家用充電樁充滿期待,卻仍在觀望。家用充電樁具有充電費用更低、使用時不等位減少時間成本的特點,但由于審批手續等因素制約,造成家用充電樁遲遲不能安裝到位,使得“充電自由”不容易。
目前,主要矛盾點集中在社區物業方。物業“一言堂”,私設審批條件。有20.34%的車主表示,前期審批程序復雜時間較長,一些已經安裝充電樁的車主和正在辦理安裝的車主共同反應:“供電部門需要物業提供允許施工證明,物業卻說需要供電部門的同意才能蓋章。”小區物業經常閉門不見,找到物業負責人了卻不認可供電局的安裝工藝和質量檢驗,安裝指導政策對小區物業方沒有約束力,也沒有第三方介入監督管理,遲遲不能辦妥。小區電網容量、充電位有限。部分車主表示:“物業給出的理由是電力不足,以及人防工程有限制無法安裝。”“沒有私家車位,物業不讓裝。”我市老舊小區居多,小區可供安裝充電樁的區域和車位擁擠,一些小區的客觀條件不允許安裝充電樁且難以協調解決方案,安裝難題更加凸顯。維護和管理的責任不明確,物業方認為充電樁的使用安全和日常管理權責不明確,如果出現損壞,或者出現公共安全問題,無法判斷和界定責任,怕未來有糾紛,索性不要安裝,省事省心。
多方發力 統籌規劃
目前,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發展戰略在逐步落實,隨著新能源汽車迎來發展高峰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落實發展戰略環節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充電基礎設施整體規劃建設需要多個部門協作、統籌規劃。
加強土地規劃,優化城市網絡。建議優先利用公共停車場、大型商場地下停車場等土地資源作為建設城區公用充電樁的主要載體,按照城市布局,以城市周邊開闊區域為主、城區內部定點集中區域為輔,逐步增加公用充電站、充電樁數量。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布局,加大外圍城區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力度,鼓勵充電運營企業通過新建、改建、擴容、遷移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樁占比,并合理更換老舊充電樁,提升公用充電樁利用效率和用戶充電體驗。
完善縣城、鎮辦、高速路口的布局和建設。建議搭載鄉村振興規劃,結合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推進鎮辦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把充電站建設納入城鎮化建設規劃,加快補齊縣城、鎮辦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速實現電動汽車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重點在機關、車站、鄉村物流基地等地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布點建設。分階段加快布局高速公路快充電樁覆蓋,將快充站納入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套基礎設施范圍,擴大充電網絡覆蓋范圍,鼓勵建設“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積極探索商業化新模式,滿足新能源汽車用戶遠距離行駛需求。
提升充電樁維護管理和運營質量。應該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業園區等內部停車場加快配建相應比例的充電樁,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滿足公務用車和職工私家車充電需要。鼓勵單位和園區內部充電樁對外錯峰開放,加強充電樁維護維修,加強管理,提升公用充電供給能力。整合一套互聯互通的運營APP,增加充電樁反饋界面,對市面上出現廢棄、損壞的充電樁規定時間范圍內進行維修并定期維護,保障公用充電樁的利用率。政府部門可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一方面對投資運營充電站的企業進行補貼,緩解投資壓力,縮短運營商投資回報周期;一方面鼓勵充電場站發展周邊建設,增加餐飲、休憩、購物、洗車等服務,提升車主充電體驗,提高充電樁利用率,提升運營質量,創造更多盈利空間。
創新發展 提升能力
統籌規劃新舊小區家用充電樁配建。新建居住小區要確保固定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預留安裝條件時需將管線和橋架等供電設施建設到車位以滿足直接裝表接電需要,配建項目規劃報批、竣工驗收等環節需接受依法監督。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城市居住小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對具備安裝條件的居住小區,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電車位,建立充電車位分時共享機制,為老舊小區車主充電創造條件。
完善居住小區充電樁建設推進機制。相關部門應統籌協作,共同推進居住小區充電設施建設與改造,并要求居住小區物業等管理單位應積極配合用戶安裝充電設施并提供必要協助;業主委員會應結合實際與物業協商,明確物業服務區域內充電設施建設的具體流程、使用規范、管理職責。
創新居住小區充電服務商業模式。鼓勵充電運營企業或居住小區管理單位接受業主委托,積極開展居住小區充電設施“統建統營”,統一提供充電設施建設、運營與維護等有償服務,進一步提高充電設施安全管理水平和“綠電”消費比例。鼓勵“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