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小龍)5月30日,記者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入汛以來,我市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為首要目標,落實落細各項防范應對措施,充分運用防汛救災“人盯人”防搶撤工作機制和“雙2+5”模式,有力應對了3次強降水過程,未發生人員傷亡,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
入汛以來,我市共出現3次較強降水過程,尤其是5月25日至29日降水過程范圍廣、量級大、持續時間長。據初步統計,截至30日11時,此輪降水過程造成商州區、柞水縣、丹鳳縣、鎮安縣、洛南縣共38個鎮(街道)8682戶25367人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26.42萬元,其中房屋及居民家庭財產損失84萬元、農業經濟損失348.82萬元、基礎設施損失1593.6萬元。
面對雨情汛情,我市各級各部門始終緊繃防汛安全這根弦,切實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厭戰畏戰情緒和經驗主義,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備,確保各項防汛措施落細落實落地。市防指提前印發緊急通知,全面安排強降水過程的防范應對工作。根據汛情發展形勢,及時組織召開全市防汛工作視頻調度會,督促各縣區提前做好重點區域洪澇防范和危險區域群眾緊急轉移避險準備,確保安全。
積極主動與水利、氣象、水文等部門溝通信息、綜合分析,做好預報預警發布,各級防指及時發布重要預警信息,電話提醒警示開展“叫應”行動,督促各級各部門先將有關雨汛預警迅速傳遞到基層,確保全覆蓋、無遺漏。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應急值守和領導在崗帶班制度,認真執行汛雨情信息處置程序和預警信息“叫應”機制,加強值班力量,確保值班業務運轉高效有序,工作萬無一失。始終把人員轉移避險作為防汛工作的關鍵措施,充分運用防汛救災“人盯人”防搶撤工作機制和“雙2+5”模式,提前組織危險區域群眾轉移避險,全市累計轉移危險區域群眾2790戶6146人,未發現人員傷亡。
災情發生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成員單位和各縣區及時溝通聯系,密切關注氣象信息,督促縣區迅速開展災情核查、摸排、報送和受災群眾救助工作。受災縣區應急、交通、農業農村、水利、電力、工信等主要涉災部門迅速開展災后查災救災工作,積極組織鎮村及有關部門干部進村入戶查災救災,疏散撤離危險區域群眾,組織群眾對受淹農作物排水保苗,疏通道路、搶修基礎設施,對一般受損的房屋做好排危修繕,并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