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朝梅 楊 萌
李便彩創作的十二生肖剪紙作品
王利娜正在講解剪紙作品的創作內容及其寓意
李便彩給學生演示“雙蝶采梅花”的剪法
學生正在參觀展出的剪紙作品
“這幅剪紙作品的主題是9月9日,9月9日是什么節日呢?”
“重陽節。”
“對,真棒!重陽節也是敬老節,大家看這幅四個小作品呈現的畫面是給老爺爺洗腳,給老奶奶捶背,表達了我們對老人的尊敬。”
4月26日,商洛市小學四年級三個班級150多名師生走進市文化館,參觀“平娃工藝杯”商洛市首屆少兒剪紙大賽獲獎作品展,近距離感受了非遺的魅力。活動中,商洛市剪紙非遺傳承人、商州區第二小學美術老師王利娜向前來參觀的學生們詳細講解了展出作品的創作內容及其寓意。學生們認真聆聽、觀看每一幅剪紙作品,積極參與討論,對剪紙藝術贊不絕口。
“這些剪紙作品我都很喜歡,最喜歡這幅神舟十四號剪紙作品,里面人物的輪廓剪得那么生動形象,這是手繪都不一定能畫出來的。”四年級(8)班學生李婧怡說,她在學校報了一個剪紙社團,平時一有時間就會跟著練習剪紙。
王利娜告訴記者,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剪紙藝術,2019年,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同事們的鼓勵下,她在第二課堂中開設了剪紙課,目前這門課程很受學生們喜愛。
剪紙是一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了人民對于情感的寄托和對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此次作品展匯集了92幅學生剪紙作品以及48幅全省優秀民間剪紙作品,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構圖巧妙、形式多樣,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剪紙藝術
的獨特魅力,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剪紙藝術的視覺盛宴。
“我覺得這次的剪紙作品展非常好,能讓孩子們在這樣的非遺文化熏陶下快樂成長,讓孩子們親身感受我們剪紙藝術的魅力,更好地樹立文化自信,傳承非遺文化。”正在陪孩子參觀剪紙作品展的學生家長光鵬偉高興地說。
“這位80歲的老人是洛南剪紙的代表,她是一位真正的民間剪紙高手,不用刻、不用畫,僅憑心中的口訣就能剪出特別棒的作品,是我們平時都沒見過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不一樣的剪紙藝術。”在王利娜的引導下,孩子們來到了洛南縣剪紙非遺傳承人李便彩的身邊。李便彩耐心地給孩子們教完五角星和“囍”字的剪法,便又迫不及待地向孩子們傳授“雙蝶采梅花”的疊紙及剪紙方法。
一把小剪刀握在手中,在一張折疊好的紅紙上左剪右剪,然后再轉個彎。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聚精會神地盯著李便彩手上的活兒,不一會兒,隨著碎紙屑掉落,紅紙展開,精致優美的“囍”、活靈活現的蝴蝶采花便躍然紙上。
“我是從16歲開始學習剪紙的,到現在從事剪紙已經有64年了。我媽會剪紙,加上自己很喜歡剪紙,平時一直在旁邊看著學,慢慢摸索著就會了。”李便彩說,剛開始剪紙的時候,手法不熟,往往剪一個比較簡單的圖案都會花很長時間,現在基本上想剪什么花樣的剪紙都可以剪出來。在老家洛南,前來找李便彩學習剪紙的人很多,每夠10人,她便會集中教授剪紙技藝。
“我給你留個電話,如果你愿意學的話,可以按你的時間來,提前給我打電話過來學。”李便彩邊說邊給旁邊的剪紙愛好者留電話,“現在年紀大了,一來是為了打發時間,二來是想把這點手藝傳下去,不能讓它從咱這里斷了。”
“這一幅幅主題鮮明、風格各異的中國傳統民間剪紙工藝,對我們的教學有很多的啟發。”商洛市小學四年級(6)班語文老師王婷感慨地說,“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會在以后的教學當中將剪紙藝術融入課堂,讓學生們了解并愛上非遺文化,把手中的接力棒穩穩地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