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 林)今年以來,我市各科技館開展科普教育活動112場,科技館接待量達1.6萬余人次,“一主五分”的科技館群成為社會公眾接受科普教育的主陣地。
近年來,我市立足市情實際,以“政企合作共建、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依托秦韻教育城科技場館成立市科技館主館。通過整合學校、產業園區和科研院所等資源,建成商洛學院秦嶺植物館、洛南縣核桃館、商南縣國漆館、柞水縣木耳館、丹鳳葡萄酒釀造技術館等5個技術創新館。目前,全市“一主五分”科技館群總面積1.47萬平方米,展品超過2000件。
按照“一專多能”構思,我市著重發揮科技館群科普屬性,通過整合教育資源,依托學校建科學館,重點對青少年等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整合企業資源,在產業鏈上建創新館,重點對產業工人、新型農民、各地游客免費開放,突出新技術推廣、新產品展示體驗;整合科研院所資源,在科研高地建研究館,重點對創新創業人員、科研人員免費開放,服務創新創業和科研成果轉化。
我市創新發展模式,堅持把科技館作為科普教育的主要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生動課堂,有序組織中小學生、黨員干部到科技館參觀體驗。以科技館為依托,積極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新大賽等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活動。截至目前,全市上報發明創造作品近千件,獲省級、市級獎項403項。
同時,我市把科技館作為展示科技新成果和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的前沿窗口,充分發揮5個分館的特色,圍繞木耳栽培、核桃種植、葡萄酒釀造等新技術及相關深加工項目開展培訓,累計服務創新創業人員、新型農民、產業工人20余萬人次,接受周邊市縣黨員干部觀摩交流3萬余人次;先后舉辦“秦嶺生態研討會”“商洛核桃大會”“木耳小鎮話木耳”等學術交流研討活動,形成了以館聚人、以人興館、科技與人才活力迸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