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米子揚
我市牢牢把握僑務工作“根”“魂”“夢”的工作主線,在畫好僑界最大同心圓上深耕厚植,不斷凝聚僑界力量,助推商洛高質量發展。
市僑聯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和僑界獨特優勢,圍繞打造“一都四區”,聚焦“3+N”產業集群和6條重點產業鏈開展招商引資、引智引技工作。近年來,累計邀請500多名海外僑領、僑商來商考察交流30多次,舉行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10次,推介招商引資項目200多個,累計簽約引進僑資項目5個,共引進資金30多億元,成為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先后與南京市等9個僑聯締結為友好僑聯,聯系僑企與我市10多家企業達成對外貿易協議,為市內僑商企業搭建平臺,助推特色農產品、中藥材銷往海外市場,為商洛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開展“訪僑企、察僑情、排僑憂”走訪調研活動,多次走訪調研僑商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推動僑商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自2018年起,市僑聯成功協辦“親情中華”夏令營(商洛營)、“親情中華·海外華文媒體陜西行”等活動,邀請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文媒體走進商洛,助力商洛文化旅游和招商引資宣傳推介。開展“親情中華·魅力陜西”慰僑演出、“僑心向黨頌祖國”書畫展等僑聯文化聯誼品牌活動,進一步涵養僑界文化力量,傳承文化根脈、凝聚民族共識。申報丹鳳縣商于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區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并掛牌,山陽縣漫川古鎮、鎮安縣金臺山文化旅游區、柞水縣終南山秦楚古道為“陜西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并掛牌,通過組織僑屬僑眷、邀請海外僑胞組團體驗打卡,拍攝微視頻等多種渠道推介商洛精品景區,在海內外持續唱響“秦嶺最美是商洛”“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的主旋律,提高商洛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市僑聯積極搭建為僑服務載體,創新為僑服務方式,拓寬僑界參政議政渠道,開展暖僑愛僑活動。組織全市65名僑聯干部與200多名僑眷、30多個僑商企業建立了結對服務關系,建立了聯系商界群眾“四必訪”制度,及時了解僑眷所需所想。聘請多位社會知名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常態化開展“僑法宣傳進農村、進僑家、進僑企”等法律宣傳活動,為多家僑資企業上門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僑情特點的“僑愛工程”模式,累計爭取僑愛捐贈物資約3000萬元,助力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支持基層公益事業。通過開展“百僑助百村”精準扶貧活動,近年來,累計爭取華人華僑及基金會捐資捐物2000多萬元,有力支持了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邀請專家教授深入我市開展科技扶貧活動,爭取各類華僑基金,助力我市各縣區醫療、教育事業捐贈物資,疫情期間,累計募集防疫物資物品10批價值680多萬元,從境外購買防疫物品73萬件,向洛南、商州困難群眾捐資捐物200多萬元,展現了廣大僑胞僑眷的愛心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