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一名西北政法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告別大都市,回到秦嶺深山搞養羊創業,一段艱難的創業故事,一首青春勵志的詩歌,“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這是楊利最喜歡的一首詩,鼓勵著她堅定地走好每一個腳步。
從都市返鄉,開啟農村創業之路
2009年大學畢業后,楊利像很多大學生一樣,懷揣著夢想,選擇去外面闖蕩,來到了深圳。因為到處都是綠色,干凈而充滿生機,她很快便喜歡上這座城市。
接下來開始忙碌的找工作,每天馬不停蹄的面試,經過幾輪面試后終于被一家金融管理公司相中上班了。工作主要負責日常的金融培訓和金融輔導課程的銷售,聯系好課程之后可以陪同老師一起去全國各地出差,出差基本是雙飛,當時感覺待遇好極了。“一定要好好奮斗,不斷給自己打氣,希望以后也像很多的年輕人一樣能在這個城市待下去。”楊利暗下決心。
辛苦的付出總算有了成績,經過一年的努力,她從最初的試用員工上升為項目經理。高收入的同時需要的是背后默默的付出,當別人在家享受周末的同時,她卻經常加班到半夜。有時工作會讓人心煩的無所適從,而每當這個時候,那個自主創業的念頭就會在腦子里面晃來晃去。
2011年,她申請從總部調到西北市場,回到了家鄉西安發展。本來人地熟悉做起事情來會更方便,可是沒想到的是,從2011年下半年起國家金融政策調整,經濟增長速度變緩,金融培訓反而越來越難做了,行業的不景氣,這讓她自主創業的念頭愈加強烈。
楊利一直有收看央視農業頻道節目的習慣,每每看到那些創業成功的人物,有時是感動,有時是佩服,更多的是啟示。時常憧憬著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成為那樣的人,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也可以帶動一方百姓一起奔小康。
不愿意再這樣繼續下去,于是2012年她毅然辭去了工作,一心為自己的創業做準備。
從畢業到就業再到失業,一份工作干了3年多,最后還是回到了創業的起點,這期間她收獲了愛情,2012年和家住商洛秦嶺深處的商州區原西荊鎮小伙喜結連理。自己創業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小夫妻倆就共同一塊醞釀起創業的主題。
從大學生變成小羊倌
搞種植還是搞養殖呢?起初為了了解花卉種植,楊利還專門在朱雀花卉市場打了3個月工,最終經過市場調查和當地自然條件考究,果斷放棄。那就只能搞養殖了,丈夫老家深處秦嶺腹地山高林大,植被茂盛,搞個傳統養殖放牧應該會很不錯,再加上最近幾年老家的人幾乎全去外面打工了,原來耕種的土地基本全部荒蕪,荒草都漫過了膝蓋,草場挺大,適合放牧。加之村里有好幾個人在屠宰廠工作,傳回的消息說,現在西安的羊肉基本都從內蒙古、河北等外省進口,本省的羊肉是供不應求。那時候CCTV-7也經常播出養羊致富的節目,各方信息一綜合,夫妻倆毅然決定選擇養羊。
說干就干,2013年春節剛過,楊利就隨丈夫回到商洛老家開始為養羊做準備。一方面學習養羊的技術知識,一方面了解購羊市場信息,還要忙著搭建羊舍。楊利將結婚時的4萬元彩禮錢留下來,作為創業的最初資本。
經過緊張的忙碌,第一批30只布爾山羊順利從河南信陽運回。經區婦聯牽線在區就業局幫助下貸了8萬元大學生創業貸款,又陸陸續續從商州區境內購進40多只羊,就這樣,在山里人不解的嘲笑中,楊利開始了她的養羊生涯,由一名大學生變成了一個小羊倌。
平常,丈夫負責放羊,楊利在家照看小羊,打掃羊舍,定期給羊打防疫針。照看小羊要格外細致,剛出生的小羊最怕拉痢疾,為防止病菌感染,楊利就專門買了奶瓶,像喂嬰兒一樣給小羊喂奶。“晚上,只要小羊一叫,我就要起來給它們喂奶,有時一夜要起來好幾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