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保存曾是山陽縣礦業開發公司一名農民輪換工。在西安創業小有成就后,2012年,他回到家鄉,開辦了山陽縣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專做腸衣和肝素鈉。目前,腸衣已出口歐洲17個國家。
像魯保存一樣,近年來,山陽縣許多外出務工人員在學到了技術、積累了資金后,紛紛回到家鄉,當起了“小老板”,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經調查統計,截至目前,全縣農民工返鄉創辦的經濟實體達3445個,年產值5億多元,吸納就業1.9萬人,縣內轉移就業2.3萬余人。形成了恒瑞肉制品公司、奧科粉體公司、泉水井豆制品公司等一批產業門類齊全、資產雄厚的骨干企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動力之源。地處秦嶺南麓的山陽縣,一直是一個典型的勞務輸出大縣,全縣外出務工人數基本維持在10萬人以上。外出務工增加了收入,也使一部分農民工找到了自我創業的新路子。
針對這一現狀,山陽縣在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的同時,出臺了《關于農民工回鄉創業示范鎮示范村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等多個政策扶持文件,鼓勵外出務工能人回鄉創業。
為了激發農民工回鄉創業熱情,近年來,山陽縣建立了多層次、多樣化的創業扶持格局。根據農民工創業抗風險能力弱的實際,落實完善差別化的扶持政策,用好用活園區、項目、資金等存量資源;實施全民招商,積極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促進勞務輸入地與輸出地在政策、服務、市場等方面的聯動對接,擴大返鄉創業空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返鄉創業門檻,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享受的減征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
同時,山陽縣建立健全了縣、鎮、村三級創業促就業服務體系,成立了山陽縣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和18個鎮(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54名,選聘了243名村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員。通過對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創業群體開展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創業成功率。近年來,全縣累計登記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7000人,創業培訓2100人,78%以上的學員通過培訓實現了就業和創業。
此外,該縣還通過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發展創業小區,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他們以創業型城市創建和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工程創建為契機,依托縣域產業布局和商業基礎,規劃建立了一批特色創業街、創業小區、孵化基地和示范鎮、村,形成了豐陽大道汽車修理一條街、卜吉河綜合市場等6個創業示范小區,建立了僧道關旅游度假山莊、縣域工業集中區2個創業孵化基地,建成了城關等11個創業示范鎮、城關鎮桃園村等100個創業示范村和種植養殖、生態旅游、農產加工、建筑勞務、商貿服務等7個產業帶。
據統計,山陽縣年均有1.93萬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和就業。(李艷 王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