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商洛市城鄉的中小學校,一幅幅美景展現眼前,現代化的氣息迎面撲來:亭臺樓閣式的校園校舍、設施完善的塑膠體育場、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溫馨舒適的學生宿舍,處處綠草茵茵,學生們穿梭在校園,微笑掛在臉上,幸福洋溢在眉間……
近年來,商洛市依托“三個創建”載體,教育投入越來越多,校園校舍越來越美,師資水平素質越來越強,教育質量越來越高。丹鳳、柞水、山陽、商南、鎮安5個縣創建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山陽、商南、柞水、丹鳳4個縣創建為省級“雙高雙普”縣,山陽、商南2個縣創建為省級教育強縣,創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譜寫了貧困地區也能辦好大教育的新篇章。
抓投入——夯實教育優先發展基石
2012年,商洛市按照“全面啟動,分類推進,整體提升,逐年達標”的思路,7縣區啟動了雙高雙普、教育強縣、均衡發展縣區“三個創建”工作。
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商洛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雙高雙普”工作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雙高雙普”和教育強縣創建工作的總體目標、具體任務和各項保障措施,提出了“三創”工作的時間表和線路圖,并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和“雙高雙普”目標責任書,建立了督導考核制度和問責制度。各縣區實行縣級領導、縣直部門包抓鄉鎮、包抓創建工作重點項目責任制,采取督查督辦、月考季評、現場推進、掛牌銷號等一系列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層層夯實了工作責任。
商洛7縣區均為國家級貧困縣,地方財政收入普遍只有2億元左右,而實施創建工作大多數縣區所需資金都在5億元以上。為此,全市在全面落實中省教育投入政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的基礎上,采取政府投入、招商引資、BT模式、項目整合、購買服務、貼息貸款、民辦公助、工隊墊資等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捆綁使用教育項目資金,集中力量解決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和農村辦學條件相對薄弱等難點問題。
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創建資金達39億多元,新建、改擴建校舍123.1萬平方米,硬化、軟化體育場426個,添置電腦15600多臺、多媒體設備3300多套,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根本變化。
抓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學前及特殊教育快速發展。商洛市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教育資源總量快速增長,保教質量不斷提高。目前,全市有獨立幼兒園409所,比“十一五”末增加228所,加上小學附設幼兒園601所,共有在園幼兒80337名,比“十一五”末增加50094名,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6.98%,比“十一五”末提高36.98個百分點。創建省級示范幼兒園7所,市級一類幼兒園30所,全市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明顯緩解。商洛市和洛南縣特殊教育學校建成使用,隨班就讀工作得到加強,全市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0%。
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發展。商洛市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標準化和示范高中創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鹿城中學、山陽中學南校區建成使用,商洛市高級中學、商州區高級中學、鎮安縣第三中學啟動建設。目前全市有省級示范高中3所,省級標準化高中8所,市級標準化高中5所,省級示范、省市標準化高中占到全市普通高中學校總數的67%。全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
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市上成立了市級職教中心暨培訓基地,市直及各縣區整合工作基本到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2.88萬名,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達到7000多名,建成中央財政實訓基地5個,骨干精品特色專業16個,創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3所、省級示范職業職中4所、省級重點職業學校5所,陜西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工程示范縣3個,2所中職校進入國家第二批、第三批中職示范校創建行列。大力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農民25萬人次,培養農村實用技術骨干5萬人,基本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