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雖然天氣已經轉涼,但鎮安縣云鎮花園中小企業孵化園里,依然是一派火熱繁忙的景象。
云鎮花園社區距鎮安縣城10公里,是鎮安面向貧困群眾實施陜南搬遷工程的一個示范工程。如何讓搬遷來社區居住的群眾有產業、能就業、穩定致富?該縣在實施工程建設的同時,就近規劃建設了鎮安縣花園中小企業孵化園,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工業企業。目前,已解決1000多名搬遷群眾的就業難題。
10月14日早上,在美云秦秀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廠房里,劉金花用有機玻璃編織具有觀賞價值的花瓶,幾個婦女正圍在她的身邊仔細學習。廠房里展架上擺放的手工成品,十字繡、手提包、圍巾、拖鞋、抱枕等產品一應俱全。劉金花說:“我是云鎮村二組居民,很喜歡手工編織,經過短暫的培訓后,就掌握了刺繡這門技術?,F在每個月基本工資1800元,還能把自己繡好的東西放在這里賣,去年我用兩年多時間繡成的清明上河圖就賣了15萬元,這更增添了我繼續在這里打工掙錢的信心。”
刺繡吸引了巖灣村的謝光梅等一批人,通過在公司買材料、培訓、在家里刺繡,只要通過公司技術員的驗收,公司就會把它收購回來,以公司的名義賣出去。
距離該公司步行不到2分鐘的潤鑫佳達超硬材料公司,廠房里擺放著十幾臺大型機器,車間維修技術員劉立智和工人朱書珍正在維修機器。劉立智告訴記者:“我們是2013年來到孵化園的,經過兩年的發展,產品需求量逐年上升,現在每天有20多個人在這里上班,如果訂單充足,還能解決100多人的就業。”
“我是2014年從云蓋寺鎮西華村搬遷來到花園社區的,現在平均一天工作8小時,走路上班也就10分鐘,2000元左右的收入能夠滿足一家人的日常開銷,還能照顧老人,比外出打工強很多。”朱書珍說道。
走出廠房,20多棟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廠房一字排開,美云秦繡、潤鑫佳達這樣已入園投產的企業有6家。園區工作人員介紹說,還有12家企業已經簽約落戶園區,等到孵化園二期工程竣工后,可增加安置移民戶就業2500人,年創勞務收入1.25億元。
如今,鎮安縣云鎮花園中小企業孵化園已經探索出了一條“以產定搬、以搬促城、產城融合,讓搬遷群眾過上城鎮生活,實現安居富裕夢想”的新路子。走在園區里,到處都是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時常能聽到一片片歡聲笑語…… (張斌峰 譚顯根 陳梓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