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企的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近日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近日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已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了增資協議,引資超過1千億元,成為今年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一筆并購案。
從今年2月,中石化宣布啟動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的消息以來,已經過去7個月了。14日,這家國企的巨無霸終于在混改的進程中取得了突破。
根據公告,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于9月12日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了《關于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25家投資者以現金共計人民幣1070.94億元(含等值美元)認購增資后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本次增資完成后,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注冊資本將由人民幣200億元增至人民幣285.67億元。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說,
“一千多億的引資,應該是今年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一次并購。中石化銷售公司把它的資產進行評估,持股70%;然后再引進其他的社會資本占30%,這樣30%加70%,重新組合以后,形成國有的、民營的和社會資本混搭的產權結構。”
在引入的25家投資者當中,出資從4億元到100億元不等,私營資本總計11家,投資金額382.9億元,占比35.8%。還有不少投資者來自基金和保險業。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總會計師葉慧青說,
“投資的結構是,產業投資者占1/3左右,國內和國外比較,國內投資者占55%以上,普惠大眾的投資者占1/3,民營投資者占35%”
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柴志明表示,引入的上千億元資金,將主要用于三個方面,
“一部分(資金)用于優化、鞏固我們現有的網絡;第二是要用于新業務的投資和發展;第三是要優化我們銷售公司的債務結構。”
通過增資擴股,大潤發、騰訊、海爾、匯源等多家企業成為中石化的戰略投資者。同時,中石化的銷售業務將從單獨的油品供應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柴志明表示,未來在便利店等非油品銷售領域,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認為,這次引資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引進專業的運營、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同時打造新的業務發展。
有分析認為,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將為以后其他國企的改革評審提供樣板。財經評論員張捷進一步指出,中國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造的目的是激發企業活力,提高生產效率。他說,
“(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是,引進更好的管理,提高企業效率,不光是引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怎樣使企業的更加市場化,更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