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值得關注的是,國務院在4個月內第二次部署“十條意見”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會議指出,今年7月國務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來,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資難、融資貴”在一些地區和領域呈現緩解趨勢,但仍然是突出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對比發現,本次出臺的“十條意見”中,有近半數措施延續了7月意見要求。其中主要包括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向小微、“三農”領域傾斜,改進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喜大厭小”,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調整貸款利率等。其中不難看出,在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環節中小金融機構建設上,以及重要資金來源商業銀行貸款投放等方面仍“不給力”。
同時作為7月發展直接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補充,本次新版“十條意見”還強化了運用資產信貸化等方式盤活資金存量,簡化小微、“三農”金融債等發行程序。抓緊出臺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股票發行注冊制成為本次意見的新亮點。上一次意見明確指出要縮短企業融資鏈條,而注冊制改革被視為支持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 根據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對注冊制改革的解釋,注冊制改革力促繼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著力減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激發市場動力和內在活力,大力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推動金融市場、金融產品、投資者及融資中介的多元化。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也明確表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可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推動金融領域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姚剛指出,現實中,直接融資是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的,間接融資主要是通過銀行來實現的。直接和間接的比例關系,反映一國中,金融領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程度。
今年以來,眾籌概念迅速走俏,和產品眾籌一樣,股權眾籌也是通過互聯網手段向大眾籌資,不過回報的不是產品,而是股權。股權融資通過出讓企業部分所有權,引入新股東,進而獲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與債權融資相比,股權融資具有低成本、籌資永久性、投資不可逆以及企業無需還本負擔輕等優點。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愛君認為,眾籌是私募陽光化,它是對傳統資本市場的補充,能夠對我國資本市場層次不完善進行彌補,尤其可以解決小微企業及初創期企業的融資和降低融資及成本。
此外,在本次意見中還新增了支持跨境融資,讓更多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中國裝備“走出去”。今年國務院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我國企業境外投資進行了全面的大松綁,一律取消核準全部改為備案,在政策上為企業出海掃清了最后一道障礙。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孟凡霞 實習記者 郭少丹/文 CFP/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