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4月23日刊發長篇調查:《“吸毒市長”的隱秘世界》。湖南岳陽臨湘市市長龔衛國吸毒的原因,是讀者十分關注的問題。調查報道稱,保持“兩年一個臺階”升遷節奏的龔衛國,在臨湘市長任上一干就是4年。2013年,臨湘市原市委書記毛知兵調走,龔衛國一心想頂上去,結果卻未能如愿。“是否給他較大挫折感,導致更頻繁吸毒,現在不得而知。”知情者說。
近一個時期,我看到一些有關落馬官員的報道,談到犯罪原因時,不論本人或他人,都以升遷快慢作為一個重要理由。
同一期《南方周末》“自由談”上,安徽績溪副縣長陳勝利在《設定彈性退休年齡》一文中,也談到公務員升遷問題。他寫道:“看到縣里個別干部工作不在狀態,他們具有以下特點:年齡45歲上下,正副科級,狀態是推一推動一動。為什么會這樣?答曰干到頭了,再干也不會提拔。姑且稱這小部分人為‘天花板群體’。”針對“天花板群體”,他建議設定彈性退休年齡:對年滿45周歲以上,或者工齡20年以上者,經本人申請可以提前退休。退休工資按照每提前一年減2%的比例發放。
必須承認,公務員升遷有一個快慢的問題。比如說,2年上一個臺階和4年上一個臺階相比,前者快,后者慢。但如果4年上一個臺階與“天花板群體”相比,又有了天壤之別。升遷較慢或升遷到頭了,是否就是官員“吸毒”或其他犯罪以及不在狀態的原因?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整個社會層面觀察,似乎缺乏充足理由,不能夠說服公眾。
我們知道,各行各業都存在自己的“天花板群體”。工人、農民或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們,大多數可能一輩子就在一個崗位,根本就沒有幾年上一個臺階的可能性。當然,個人收入會有一些變化。顯然,這些社會群體人員中,假如有人“吸毒”或違法犯罪或不在狀態,是不能以升遷快慢或“天花板群體”當成理由的。基于這一分析,我以為官員出現問題不能把升遷快慢當成理由。未來如果實行延長退休年齡制度,公務員升遷只能更慢,而不會加快。“天花板群體”不在狀態的公務員人數估計也要相應增加,而不是減少。假如全社會65歲退休,公務員45歲以上彈性退休,這個彈性是否大了一些?(蘇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