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區委、區政府立下脫貧攻堅“軍令狀”,集結18名區級領導,包抓18個鎮辦,聯合包扶單位和部門,全力改變128個貧困村的落后面貌,以愚公移山之志啃掉脫貧攻堅“硬骨頭”。
【關鍵詞:雙包雙促】
堅持移民搬遷與精準到戶扶貧模式,開展以“部門包村、干部包戶,促村域經濟發展、貧困戶脫貧,促干部作風轉變、能力提升”為主要內容的“雙包雙促”扶貧攻堅行動,加快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方面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這一年,全區129個民生項目完成投資5.04億元,發放各類惠民資金3.2億元。省、市、區三級145個包扶部門3847名干部職工,包扶145個貧困村和10806戶43224名貧困群眾。通過整合社會多方資源,為包扶村投入各類資金8600多萬元,啟動實施1653個包村扶貧項目,為貧困戶辦成4983件實事,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凈增800多元,脫貧2.24萬人。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方面,著力擴大“果、畜、菜、藥”四大特色產業規模,積極推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工業方面,重點支持煉鋅廠、比亞迪等產值上億元企業正常生產,力促林強電纜二期、正太能源等新上工業項目投產達效。三產方面,加快發展旅游業和新興服務業,培育消費熱點、釋放消費活力,江山、蟒嶺綠道、商于古道等精品景區加快建設。
這一年,新建設施蔬菜基地9個3015畝,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發展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2個,農業增加值達到15.08億元,增長5.2%;預計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42億元,工業增加值達30億元,同比均增長17%;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4.1億元、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億元、增長13.2%。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1∶44∶45,全區產業結構得到全面優化。
【關鍵詞:民事民議】
創新成立民事民議服務中心,通過搭建“評議、聽證、說事、調解”四個平臺,用“百姓事百姓議、百姓理百姓評”的方式,對矛盾糾紛進行評議、聽證、調解。“政社結合、三定調解”確保矛盾糾紛“事事有人調、件件有結果”。9月20日,《陜西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百姓事百姓議 百姓理百姓評——商州區探索化解疑難信訪問題新路徑》,全面介紹推廣區民事民議服務中心服務群眾化解信訪問題的做法和經驗。
這一年,區民事民議服務中心受理信訪積案25件,其中評議2件,調解8件,聽證評判4件,說事明理化解7件,4件積案正在調查中。
【關鍵詞:美麗鄉村】
依托江山風景區生態優勢,圍繞“山、水、林、田、院、業”六位一體的建設思路,重點打造秦嶺人家、村落民居、田園花海和水上樂園,形成以農耕生活體驗、民風民情展示、田園風光游歷、戶外拓展訓練為特色的生態旅游度假地和“秦嶺經典、江山多嬌”的鄉村田園風貌。如今,江山美麗鄉村的田園風光與自然風光相得益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和諧共生,成為西安和商洛市民假日休閑的集散地,集聚生態體驗、休閑養生、鄉村度假等特色旅游項目的高品質度假風景區。
這一年,百里花谷游人如織,精品景區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凸顯,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4.1億元。6月3日,蟒嶺綠道生態景區正式開工建設。北寬坪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江山景區建設成效顯著。
【關鍵詞:移民搬遷】
把移民搬遷作為推動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紐帶和橋梁,強勢推進移民搬遷工作。按照規劃,2011至2020年10年間,全區將累計搬遷安置21808戶8.36萬人,重點圍繞“四辦兩鎮”和原“九區一鎮”高標準規劃大型集中安置點,著力打造楊峪河下趙塬、沙河子柴灣5000戶以上集中安置社區和大荊鎮、腰市鎮屈村、夜村鎮、劉灣街道辦事處楊灣等6個千戶以上集中安置點,建成特色鮮明、功能配套的新型社區和新農村。2011年實施陜南移民搬遷以來,全區已建成集中安置點108個,共有13612戶、52918人享受移民搬遷政策“挪出窮窩”,住進了新洋房,走上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