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房小平 記者 劉占良)市交通局駐商南縣湘河鎮地坪村扶貧工作隊,結合該村實際,緊緊圍繞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這個主題做文章,短短一年時間,就使這個村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今年7月8日我們檢查團一行5人深入地坪村,進行現場半年工作的檢查,對該村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工作進行督查,對參加檢查的同志都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地坪村地處商南縣的東南方向與河南、湖北相接壤,交通條件十分落后,山大溝深。該村是商洛市交通局包扶的對象,貧困戶119戶,屬湘河鎮的一個自然村,可這里的干部群眾卻有一股不接受貧窮的命運。在村上,與村干部交談的過程中看到,村民們邊干活邊聽音樂,像是在享受著一種悠閑的田園生活。這里空氣清新、氣候濕潤、水資源豐富。村支書趙華鋒介紹他們村像這樣的現象特別多。村支書趙華鋒是1999年返鄉創業的農民致富能手,后經群眾推薦任該鎮副鎮長兼地坪村村支書,他卻談起村里產業發展的規劃和前景,信心十足,有說不完、道不盡的主意。自市交通局包扶該村以來,先后為村上修產業路、產業井、通村路,便民橋2座,共計投資180多萬元,每年為農戶、貧困戶解決信用貸款貼息10萬元。有了他們的幫忙,交通局一把手親自擔任該村第一書記,幫助村上制定規劃、協調項目、爭取資金,與貧困戶結對共建,共同謀良策、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村域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農戶發展的信心。近一年來,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改觀,產業布局十分合理,該村有25戶利用當地水資源優勢,養殖50萬尾羅非魚,年實現收入90多萬元,利潤達40多萬元,山上栽植茶葉300多畝,每年可解決100多人的基本生活收入。養雞大戶曹家興帶動3戶貧困戶加入該協會,共同參與養雞產業2.5萬只,日產蛋200斤,年銷售60多萬元。養豬大戶曹安亮豬存欄量350頭,有5戶貧困戶參與其中,年銷售收入120多萬元。產生的雞糞、豬糞直接用于茶園有機肥和養育飼料用。種植香菇15萬袋,年實現銷售收入120萬元,參與農戶40戶,參與方式靈活多樣,可以資金入股,也可參與打工,每戶基本可保證年收入1萬元以上,此種模式把農戶裝進產業,以協會形式帶動農戶致富,該村80%農戶已參與其中,其余20%以外出務工為致富門路。以上現象說明,有一個強有力的班子,有一個好的項目,有一個好的組織形式,無論多么貧窮的地方都能走上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