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 便民橋修起來了,衛生室建起來了,大學生的夢圓了…這一切都是在縣委統戰部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針對“走路塵土飛”、“村窮人心散”等現實問題,充分發揮統戰部門優勢,對包扶村和貧困地區,提出“點面結合統籌兼顧“的工作思路,發生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縣委統戰部充分發揮包扶部門作用,堅持 “點”上圍繞“五個一批”,著力解決基礎設施、產業扶貧、社會兜底等貧困問題,確保所包扶的團坪社區2017年全村226戶608名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摘帽。針對團坪社區基礎設施薄弱這一“短板”,統戰部積極與縣交通部門溝通,投資180多萬元修復因2009年水毀道路12.4公里,目前,該工程已完成砌擋墻壩2000多方,恢復水毀路基3.4公里,水泥路面1.5公里,預計整個工程將于2016年6月底結束,工程竣工后,將徹底改變團坪社區油坪溝610戶1387人的行路難問題。針對前山片區吃水難問題,協調解決資金15萬元,啟動實施自來水工程,建成后解決75戶300余名群眾的吃水問題。積極整合團坪社區發展天麻種植業和食用菌種植業優勢,成立了興源天麻栽培專業合作社和鴻瑞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指導建成了天麻、食用菌技術培訓基地和天麻種植產業園,栽培天麻50萬窩,種植袋料食用菌10萬袋,并聯系就業局舉辦了一次為8天的天麻種植技術專題培訓班,為村上25名貧困戶每戶申請提供產業貼息貸款8萬元,共計200萬元,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和創業起步的資金問題,實現貧困戶由“看客”向“創客”的轉變,進一步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
“現在統戰部在積極幫我想辦法,尋找致富路子,只要我們勤勞奮斗,一定會過上好日子。”在天麻基地干活的劉秀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針對社會兜底,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縣委統戰部狠抓包扶村社會保障政策的落實,積極與紅會、殘聯、慈善協會等單位對接,因人施策,保障弱勢群體基本生活。當了解到團坪社區三組貧困戶張虎一人帶著6歲的腦癱兒,既要照顧兒子又要維持家里生活開銷,生活極其辛苦情況,幫扶干部杜艷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積極與縣、鎮民政部門聯系,將其兒子張璽瑞安置在清油河鎮吉福敬老院,減輕其家庭負擔。
在“面”上縣委統戰部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統戰部聯系廣泛的優勢,調動統一戰線各方面資源,積極爭取香港駿馬紡織集團對縣高級中學23名貧困生進行連續三年救助,每人每年1500元,共計103500元,解決學習的后顧之憂。爭取香港松峰基金會捐資100萬元,在趙川鎮魏家臺、試馬鎮建起2座衛生院,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的現實問題。主動與香港應善良基金會聯系,達成捐資協議,援建城關鎮五里鋪村鸚鵡溝組、三角池村余上組總長7公里的通組水泥路,援建城關鎮十里鋪窯溝、試馬鎮八龍村兩座便民橋,援建趙川鎮淤泥灣村衛生室,共計援資105萬元,助推我縣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黃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