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凱)洛南縣古城鎮王村村是商洛市農科所的包扶村,為了使全村98戶317人如期脫貧,市農科所今年層層夯實責任,明確包扶責任,因戶施策,不斷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扶貧新路徑,精準發力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
密集調研,精準識別。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鎮村兩級首先對該村貧困戶進行了初識別,市農科所派駐工作隊后,對初識別的貧困戶又一次進行了入戶調查走訪,并逐組逐戶完善了基礎數據,建立信息臺賬。針對王村存在的主導產業不明顯、基礎設施條件差、村民勞動技能缺乏的三大問題,農科所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對一般貧困戶實施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在做好烤煙和核桃主導產業科管的同時,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對因學因病致貧,勞動力缺乏的群眾,加強與教育、學校和民政部門聯系,實施教育和醫療救助脫貧;三是對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的群眾,制定了2016——2018年度“易地扶貧搬遷戶”計劃,對經濟比較困難不能搬遷的29戶,將納入“十三五”期間農村危房改造計劃中,切實通過異地搬遷和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四是對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利用東晉桃園、青隆果蔬和宏泰金銀花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能培訓,簽訂勞務協議,擴大勞務輸出。
因戶施策,對癥下藥。王村村沒有集體產業,農科所按照扶貧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創新扶貧模式,引導群眾轉變等、靠、要觀念,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一是大力發展種植業。派單位蔬菜專家先后8次深入大棚為貧困戶提供先進大棚蔬菜生產種植技術服務,提高大棚產出效益。二是大力發展養殖業。發展蛋雞養殖,為貧困戶發放雞苗1000只,蛋雞存欄數達到4000只。三是提供農資化肥。為貧困戶提供農資化肥5噸,甘薯種苗1500株,脫毒馬鈴薯500斤,草莓種苗1500株,中藥材種子60斤。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利用春耕秋收前后以及農閑時間,積極組織市縣種、養殖專家、科技特派員等,開展蔬菜、水雜果、中藥材、食用菌、烤煙等農業綜合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