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圍繞“關注養老保障完善服務體系”進行專題協商
本報記者 張力宏 通訊員 陳剛鋒 王君茹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養老問題已成為黨委政府關注、社會各界聚焦、人民群眾關心的領域和問題。面對這一問題,市政協高度重視,傾心關注,今年將“關注養老保障,完善服務體系”列為四屆八次常委會議題并進行了專題協商,為積極探索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助推我市養老事業落實大保障、構建大體系、完善大思路、實現大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近年來,商洛市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截至2017底,全市常住人口238.13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8.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16%。總體呈現出老齡人口規模大、增速快,高齡化日趨加劇的特點。針對養老服務發展與老齡化進程極不適應這一現狀,委員先后提交了《關于我市養老事業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我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建議》等提案,履行政協委員職能,建言獻策,期望為老人敲開“幸福之門”。
圍繞專題協商議題,7月份,市政協多次召開主席會議研究調研主題、確定協商重點,8月份,統籌市縣區政協和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其他方面的力量,采取市縣聯動、條塊結合、委托調研與專題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深入調研,共形成綜合調研材料8份、專題調研材料5份、交流發言材料5份。從調研情況看,目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我市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少、規模小,現有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尚未形成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二是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滯后。受政策、資金、項目審批等因素影響制約,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已建成運營的養老機構功能不完善、管理不規范、效益不高。
三是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緩慢。產業體系分散,尚未形成布局科學、機構合理、管理規范的體系,所能提供的老年服務項目少、檔次低,尚不能滿足城鄉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全方位、多層次服務需求。
四是養老服務水平亟待提高。目前社會養老機構參差不齊,部分養老機構設備不到位、人員力量薄弱,資金投入短缺,難以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多樣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養老服務業既是為老服務的“夕陽事業”,也是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在市政協四屆八次常委會議上,各位常委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圍繞“關注養老保障,完善服務體系”進行了討論協商、議政建言,提出了160多條針對性、前瞻性較強的意見建議,這些意見建議將對我市加快推動養老事業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針對調研中存在的問題,委員們建議:
一要強化統籌協作,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建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構,健全完善部門協作和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加強銜接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格局,共同推進養老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堅持多元發展,重點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加快發展機構養老服務,積極開拓民辦養老服務,加快形成政府、市場、社區、家庭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全方位、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對中省有關政策要求進行深層次具體研究,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完善具體化、操作性強的養老服務政策與辦法,提高政策執行力。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將項目建設資金和日常運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和資金配套范圍。要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切實增強社會保障成效。
四要注重培育產業,大力發展養老護理、康復保健、社區服務、老年旅游等多樣化的老年服務產業,著力培育一批大型老年服務龍頭企業,鼓勵扶持企業開發和生產滿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門類齊全、品種多樣、經濟適用的老年產品。要依托生態資源、區位交通優勢,規劃建設一批高端化、規范化的養生養老服務機構,提供休閑度假、康復療養、體育健身、文化娛樂、食品保健品等養老服務項目,推動傳統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引領全市養老產業發展。
五要加強規范管理,健全完善養老服務規范管理制度,重視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注重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提升,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信息化進程,著力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六要深化宣傳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養老服務有關政策以及社會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增強全社會對養老事業的關注和支持。強化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孝老敬老的優秀品質,弘揚傳統美德;廣泛開展評選“敬老好兒女”“尊老孝親模范”“敬老助老先進集體”等活動,宣傳報道好做法、好典型,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養老問題既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各級各方面應將加快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養老服務多樣化、多層次需求,為早日實現“老有所養”積極作為。市政協主席高健也明確表示,養老事業發展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關注養老事業是政協履職為民的重要職責,各級政協組織、各位政協委員要充分發揮優勢和作用,聚焦養老工作,持續用心助力獻智、參與發展,積極為全市養老事業發展貢獻“政協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