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四屆人大代表張社生
王 濤
看望慰問群眾
“代表不只是開個會,舉個手就完事了,平時必須多走訪群眾,搜集情況,把群眾所需所想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所遇到的困難,通過代表這個‘直通車’反映上去。”多年來,市人大代表、丹鳳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張社生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自當選為市人大代表以來,他積極向上反映問題,為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全力解決丹鳳縣社會保障和脫貧攻堅等領域百姓關切的問題。
目光堅毅,腳步匆忙,說話辦事干凈利索,身體里仿佛永遠有使不完的勁,這是張社生給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作為市人大代表,張社生深知肩上的擔子,他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注重調查研究,傾聽老百姓的意見和呼聲,處處為群眾著想,認真踐行代表職責,努力使自己成為人民信賴的人大代表。
丹鳳縣蔡川鎮蔡川村地處蟒嶺深處,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自脫貧攻堅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張社生幾乎每周都抽時間進村調研、駐村幫扶。他結合村情實際,聚焦人社部門職能,把畜牧養殖、藥材種植、農副產品和勞務輸出作為支持群眾的主導產業,先后啟動實施了“千頭豬場”“百頭牛場”“萬只雞場”“千畝藥材”“百畝地膜洋芋”等產業發展戰略工程,組織全村貧困戶發展產業155戶496人。同時,他積極組織局黨委與村黨支部結成對子,加強互動交流,共過組織生活,帶頭講黨課,一起開展主題黨日活動。47名黨員與127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干部進村入戶訪民情,下田間蹲地頭,幫助貧困戶找路子創收入,各盡其能、各顯神通。幾年來,他帶頭履行承諾381個,辦實事448件。其中,黨員個人捐贈輪椅4個,爭取水泥22噸,自來水管3000米。在他的帶動下,丹鳳人社局脫貧攻堅工作被縣上考核為優秀格次,他本人也受到相應的表彰獎勵。
當選市人大代表以來,張社生始終堅持合理安排時間,妥善處理繁忙的本職工作與代表履職之間的關系,按時參加人民代表大會,認真審議人大常委會和“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投好神圣的一票。閉會期間積極參加市、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各種代表培訓和視察、調研、座談活動,把每次活動都當作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和履職實踐。
作為“八個一批”就業扶貧主抓單位“一把手”,張社生在全市創造性地推動就業扶貧“五個五”工程,即實施創業扶持工程,發放小額擔保貼息貸款4329萬元,扶持創業(戶)實體290個,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159人;實施勞務基地建設工程,在外出務工人員聚集的西安、南京、溫嶺、嘉興、深圳等地,建立了“十大”勞務輸出工作站,目前該縣已有578名貧困群眾通過勞務基地實現了穩定務工,人均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實施就業信息服務工程,通過就業服務機構網絡信息資源引導全縣貧困勞動力實現了自主轉移就業524人;實施扶貧平臺搭建工程,目前全縣已建立扶貧基地和社區工廠25個,吸納513名貧困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業;實施公益專崗開發工程,全縣通過公益性專崗開發已安置622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去年7月,丹鳳縣探索實施的“創業擔保貸款信用村建設”破解農村貧困勞動力創業融資的扶持新模式被《陜西日報》和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要想群眾信服你,就要為群眾真正地解決問題,敢于豁得出、挺得住,用履職盡責為群眾作出更大的作為。”張社生深深認識到,當選為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代表,為民履職他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