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校園足球來說,這種春天的感覺是從2014年年末開始。
2014年年底,發展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略,校園足球的主管部門也由體育部門轉為教育部門。
2015年1月27日,由教育部掛帥、六部委聯合組成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這意味著此前由足協主導的校園足球項目,正式將指揮棒轉交給教育系統,足球亦將納入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
以浙江省為例,該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擔任省校園足球領導小組組長,教育部門作為校園足球的主管單位,體育、發改委、財政等部門則將作為協管部門,為校園足球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根據浙江省規劃,今后三年,全省計劃遴選1000所全國和省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具體而言,全國特色學校按本地中小學總數的6%-8%進行總量控制,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各地按本地中小學校的總量分別申報2%、3%和1%的學校。
全國校園足球工作從2009年開始啟動,杭州是第一批開展校園足球的城市。目前,杭州已經有93所校園足球定點學校,注冊學生達到1981人。
“現在杭州除了沒有大學校園聯賽,其他幾級都已經有了,連幼兒園也有試點學校,這在全國都是不多的。”杭州市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惠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今年3月16日公布的《方案》明確,到2025年,我國將建成5萬所足球特色學校,在校生達5000萬人。這一信號,讓上至教育系統、中至學校、下到市場化的足球俱樂部都為之興奮。
“這無論是對足球產業鏈還是對中國足球本身來說,都是一次莫大的發展機遇。”王惠民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要力爭超過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