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差若天壤的收入,斯托尼沒有任何抱怨。她說:“我記得過去踢球都要自己付錢。現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別人還付你錢,這實在好極了。我知道我的隊友也都這樣想的。在我們國家沒有一個女足隊員是因為經濟原因來踢球的。我們踢球是因為我們想踢球,是因為我們熱愛。”
美國兩次啟動女足職業聯賽,都因為資金缺乏夭折。美國縱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女足市場,現在他們的女足聯賽也是在勉強維持,幸虧國家隊選手都從美國足協領薪,減輕了俱樂部的負擔。
目前世界收入最高的女足球員——美國前鋒摩根,一年約有300萬美元,其中90%來自個人商業贊助。但她的國家隊隊友年薪大都只有20多萬美元。而美國女足聯賽非國家隊選手的年薪只有7000至38000美元。她們很多都要在比賽之外打工謀生。
低收入,是全世界女足的正常狀態。來這里踢球不可能像職業男足那樣賺錢養老。那為什么全世界還有成百上千萬的女孩在踢球,原因很簡單:熱愛!
和高度職業化的男足相比,世界女足運動實際還處于業余階段。從事業余體育本應就是出于熱愛,如果還能賺錢,當然值得為之欣然。如果能理解這個道理,就能理解英格蘭球員斯托尼的心態。
歐美對于業余選手的教育有嚴格的規定。美國電影《金球(MONEYBALL)》里有一幕對此是很好的注釋:一個有棒球天賦的高中生得到了職業俱樂部的邀請,同時也拿到了名牌大學的獎學金。他可以加盟俱樂部成為職業選手,拿到高工資,保證今后生活不會給社會帶來負擔,因此可以不用繼續上學;如果他接受獎學金去上大學,那就是個業余選手,雖然在大學可以繼續打球,但學業不能耽擱,這也能保證他將來能靠自己的能力謀生。
美國女足球員無論是過去的米婭·哈姆還是現在的勞埃德、摩根和索洛,都是大學畢業生。她們既要踢球,又要完成大學學業,其實生活很辛苦。孫雯對記者說,和她同時期踢球的一些美國女足球員現在有的是律師,有的是公司高管。像米婭·哈姆,現在是羅馬俱樂部的高層官員。
說到這里,可以談談中國女足的與眾不同了。中國女足選手既不是職業、也不是業余球員,而是專業球員。專業球員的身份在奧運會上被列為業余球員,但經常像職業球員一樣訓練,卻又拿不到職業球員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