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欣烽
“今年,花中村在秋糧生產上主抓玉米套種大豆試驗田項目和種植金絲皇菊項目,始終突出科學種植與管理,堅持標準化、規?;a,目前秋收已基本完成,秋糧較去年至少增加了三成。現在金絲皇菊進入花苞期,長勢也比往年好很多。”日前,丹鳳縣花瓶子鎮花中村黨支部書記邱昆峰向前來實地調研群眾秋收情況的鎮上相關負責同志說。
今年以來,花中村結合鎮上將糧食和茶菊產業發展納入黨支部年度考核目標的實際,突出黨建引領作用,適時邀請和組織鎮、村干部、農業技術人員、試驗田農戶多次深入田間地頭研判,最終把玉米套種大豆和金絲皇菊作為村上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項目,確保持續穩定增加群眾收入。
生產過程中,村上要求村民注重種植品種、面積、疏密度等要素,最終落實了51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試驗田、60畝金絲皇菊種植基地項目,以此帶動全鎮農民以小型農戶模式發展玉米套種680畝、金絲皇菊種植300畝。
在玉米大豆套種實驗項目上,鎮上確定有機生產的總基調,突出防蟲、防旱、植株間距等要素管理,按照玉米大豆生產周期,多次組織農業技術人員現場“把脈問診”,及時開展蚜蟲、紅蜘蛛等病害的專項治理,堅持科學種植與管理,使玉米和大豆在不同高度、光照下茁壯成長。
在茶菊生產上,鎮上確定了金絲皇菊作為唯一茶菊品種,拋棄傳統平地生產模式,采取覆膜地壟種植辦法,在保障金絲皇菊不耐旱、不耐澇生長條件的同時,還提高了本年度金絲皇菊種植成活率在97%以上。鎮、村綜合考慮金絲皇菊喜陽特性,在蒿溝組陽坡面整理村級公共土地15畝,流轉村民土地45畝,將豆餅、豬糞、腐葉土等有機肥作為基肥,有效保證了生長肥力,目前金絲皇菊長勢肥壯,枝頭含苞率在95%以上。
鎮、村在糧食和茶菊生產上嚴格按照食品標準生產,確保產品生產可追溯,質量有保證。在種植全過程采用生物、物理辦法治理病蟲害,真正做到了“零農藥殘留”。借助村上“花芝源”品牌,不斷拓展產品種類,積極把生產的玉米、大豆、金絲皇菊等初代農產品轉變為商品,持續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