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姚渤潮劉文)2018年以來,洛南縣切實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到全局和戰略位置來抓,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黃龍河流域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投資3979萬元,治理污染源13處,修復河堤46公里,栽植垂柳5萬株,建設生態微景觀3處、水質監測站1座,河水質已從地表水Ⅲ類提升到Ⅱ類。
環境監測能力大幅提升。洛河靈口自動監測站和黃龍河水質監測站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購置了監測儀器設備5臺,圓滿通過水質能力驗證考核、省資質認定監督檢查和靈口國考斷面采測分離質控檢查,全縣16條重點河流均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用水安全。
大氣污染治理效果顯著。建立PM2.5、PM10專家會商制度,科學制訂治理方案,實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機制。明確部門責任職責,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監管責任體系,實現了全縣生態環境立體化、動態化監督管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2天。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穩步實施。制定了《產糧大縣土壤環境保護方案》《洛南縣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開展了45家尾礦庫企業信息采集,完成了11家企業用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基本信息采集、全縣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設置及國控點位采樣工作;啟動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詳查重點行業企業56家,布設詳查單元32個,詳查點位332個;對57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采集和風險篩查,加強疑似污染地塊排查和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與防治,建立了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穩步推進。
農村環境治理四類項目提前竣工驗收。爭取專項資金1100萬元,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污染治理、農村環保宣傳教育四類項目,涉及景村、古城、四皓等5個鎮辦所轄22個行政村,受益人口42068人,建設的古城鎮垃圾焚燒爐、玫瑰小鎮污水處理站、景村垃圾中轉站、四皓街辦垃圾焚燒爐等項目,2018年10月底已通過市級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