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楊 鑫)今年以來,洛南縣景村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全民參與、全域整治,強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傾力打造秦嶺山水鄉村。
建立教育宣傳機制。發揮文明實踐站、所作用,組織志愿者進村入戶、走上街頭,通過撿拾垃圾、宣傳環境保潔知識,教育全社會人人關注環保公益,要求各村制定村規民約、紅黑榜,從精神層面樹立典型,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利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召開群眾會、院落會,組建宣講團,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衛生防疫、綠色環保、文明創建等知識,切實把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宣傳到基層,讓群眾真正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建立督查考核機制。鎮上設立環衛督查,定期檢查評比,獎勵考核等。通過明察暗訪、曝光、巡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的深入一線,全程督促檢查和指導整治情況,同時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分值,嚴格落實“三色”預警管理制度,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督促各單位、各村認真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不斷傳導壓力,形成人居環境整治比學趕超濃厚氛圍。
建立資金保障機制。鎮上把環境整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發揮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籌措,按戶按人繳納衛生費。不斷加大環境整治專項經費預算,增加環境衛生整治經費的投入,切實加強農村環衛設施的管理,保障環衛人員待遇,拓展環境衛生經費的來源渠道,按照“多方共建、資源共享、事業共管”的原則,鼓勵支持農民主動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上來,激發他們維護管理熱情,逐步形成鎮、村、個人共同投資的多元化共建機制。
建立設施投入機制。建設垃圾填埋廠項目,污水處理和垃圾分揀按照突出重點、梯次推進和典型引路的原則,建立健全鎮、村、組三級管理網格,聚焦重點區域和部位,通過自籌、撥付等形式,對水毀河堤、山塘、自來水管道進行修復改造。同時,加大對“廁所革命”的投入,通過檢查指導、質量驗收、兌付資金,確保新建廁所達標。加大公共區域環衛設施的投入,增添體育健身器材,投放各村居公共場所,合理規劃布局,確保美觀、實用。
建立動態管理機制。以“六清”“六治”為基本出發點,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落實制度與完善管理相結合、定期檢查與規范管理相結合、突擊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組建農村環境衛生理事會,實行“政府主導、理事會運作、農戶參與”的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機制,大力開展“文明村居”“文明庭院”“衛生示范戶”等創建活動,通過推進會、點評會、授牌等激勵機制,使農村衛生保潔形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