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陜協作典型案例系列報道之四
洛南地處秦嶺東段南麓,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南北氣候兼容,全縣面積2830平方公里,地域寬廣、土壤肥沃,是各種農作物發展的優化區。而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帶的南京市江寧區科技發達、農業產業興旺。近年來,南京市江寧區依托商洛市洛南縣南北氣候兼容的獨特環境和寬廣肥沃的土地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江寧區農業產業科技力量,通過“科技賦能”助推洛南特色產業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增添新活力。目前,已在洛南成功實現“南瓜北移”、“南稻北種”、草莓跨地繁育等有益嘗試,將江寧科技力量匯聚成加快洛南群眾增收致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因地制宜、科學培育,探索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徑
江寧區針對洛南產業發展現狀,充分發揮江寧區農業科技力量和人才優勢,先后邀請南京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江寧區農業農村局等機構的20余名農業技術專家,深入洛南城鄉進行深度調研,結合洛南氣候及土壤特點,因地制宜、精選品種,科學培育、積極改良,探索引進橫溪小西瓜小蘭CC010等3個品種,以及明香粳813和徐稻119兩個南方粳稻新品種,嘗試草莓跨地繁育等新技術運用,實現南京優質品種在洛南土壤條件下的成果轉換,助推洛南特色產業發展。洛南縣采取邊探索邊推廣、邊推廣邊改良的方式,全面加快橫溪西瓜等種植產業發展,聘請農業專家對新引進品種進行全程科管,加大日常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跟蹤指導。同時,洛南縣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種植結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鞏固了全縣糧食生產及安全,增加了群眾收入,探索了一條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徑。目前,橫溪西瓜、粳稻新品種、草莓跨地繁育均獲得成功。其中,試種水稻實現畝產600公斤,打破了地處秦嶺深處的商洛全市多年不種水稻的歷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先后有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政協報、中國青年報以及新華社客戶端等多家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提質增效、擴大規模,撬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培育壯大瓜果蔬菜等特色產業,推動形成特色品牌,江寧區加大投入、擴大規模、加大特色品牌培育,進一步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群眾投身產業,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江寧區在橫溪小西瓜試種成功基礎上,加大資金扶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種植規模,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和推廣培育精準度。目前,流轉土地500畝,新建標準化設施大棚240座,并配套建設育苗溫室大棚、移動冷庫等設施,打造以橫溪小西瓜、五色圣女果、羊角蜜、西紅柿、草莓等果蔬品種為主的種植、采摘、銷售為一體綜合農業產業示范園。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蘇陜協作資金620萬元。園區建成后,實現年產值達2000余萬元,帶動周邊200余名群眾就近務工。通過這種示范引領作用,加速新品種推廣應用和產業化開發,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所帶來的實惠,“以點帶面”帶動更多群眾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來實現增收致富。
科技合作、共贏發展,結出寧洛產業協作新碩果
以洛南縣陜南優質農特產品基地建設為契機,有效發揮農業科技優勢,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實現對口協作兩地共享共贏。由江寧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南京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創新培育的新技術——草莓跨地種苗繁育,利用洛南夏季涼爽濕潤的氣候優勢,有效避開南京7—8月份高溫天氣,在洛南涼爽環境下完成花芽分化,9月初移植回南京栽植,實現草莓11月份提前掛果上市,助力南京莓農搶占“頭茬”市場。南京草莓農場負責人高鳳元通過跨地繁育技術,實現頭茬草莓每公斤售價336元,實現“紅顏”品種在南京本地市場的最高價,頭茬共掛果500多公斤,直接增收10多萬元。今年,新一批江寧草莓種苗在洛南繼續跨地繁育,各項監測數據穩定良好,為下一步在洛南建立草莓選育繁育基地打下堅實基礎,從而實現協作兩地在特色農業協作上互惠互利、共享雙贏。
下一步,兩地將繼續強化科技協作,立足雙方優勢,通過技術成果轉移轉化,走出一條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子,帶動一批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群眾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洛南縣發展改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