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寧洛協作工作發展紀實
寧洛橋
投資扶持的煜正中藥材五味子產業園五味子喜獲豐收
草店村寬敞的道路和特色民居相互映襯
江寧區投資建設的寧農瓜果蔬菜產業示范園
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寧洛中學
正在建設的寧洛產業示范園
本報通訊員 廖 娟 趙曉翔
寧洛協作,情牽江河。
新年伊始,回首過去,協作成就令人欣喜;展望未來,美好愿景催人奮進。
放眼洛南城鄉,從面貌簇新的寧洛友誼橋到書聲瑯瑯的寧洛中學,從塔吊轟鳴的寧洛產業示范園到大棚林立的寧農瓜果示范基地,從清新婉約的親農·溪樂谷景區到詩情畫意的草店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從環亞源生態島到煌朝玻璃建設工地,處處生機盎然、春潮涌動,仿佛在無聲地講述著寧洛兩地深情牽手、攜手奮進的真情故事。
剛剛過去的2022年,南京市江寧區與洛南縣兩地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囑托,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東西部協作決策部署和省、市、縣工作要求,不斷強化組織領導、深化全方位協作,立足雙方資源稟賦、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鞏固拓展蘇陜協作成果,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寧洛協作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奏響了一曲春風蕩漾的時代交響曲。
強化深度協作:寧洛協作取得新成績“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30年來寧洛兩地加強協作,主動對接交流,落實合作項目,形成了聚焦幫扶協作、優勢互補、長期合作、共建共贏的良好局面,兩地人民早已結下了深厚情誼。”
2022年6月10日,時任洛南縣縣長楊長江率黨政代表團赴江寧區交流學習,同年11月7日,江寧區區長洪禮來率領江寧區黨政代表團來洛考察同話發展、共敘情誼。雙方共同簽訂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協作的協議》《關于深化四方結對共建示范村的協議》《洛南縣醫院胸痛中心共建合作協議》等事項,推動了寧洛協作務實高效開展。
去年以來,寧洛兩地從產業幫扶到項目援建、從支醫支教支農到扶志扶智、從技能培訓到勞務輸出進行全方位協作,先后印發了《2022年寧洛協作和經濟合作工作要點及責任分工》《關于蘇陜協作工作“百日提升”行動責任分工落實的通知》,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工作責任,先后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工作推進會、專題項目推進會等會議5次,全力推進寧洛協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江寧區持續深化協作機制,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搭建就業供需平臺開展勞務輸出,不斷加大勞務協作力度,先后舉辦各類招聘活動30多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5萬多個,達成就業意向3200多人,開通務工專車15輛,“點對點、一站式”直達南京輸送400多人次。通過東西部協作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114人,其中脫貧人口906人。舉辦勞務協作培訓一期45人,其中脫貧戶25人。不斷加大消費協作力度,組織實施洛南縣第一屆蘇陜美食節暨農特產品展銷活動,通過政府搭建平臺的方式,助推“陜貨入蘇”,幫助銷售洛南農副產品9073萬元。
產業興,百業興。江寧區突出產業合作,持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不斷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研究出臺《洛南縣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十條措施》等相關優惠支持政策。不斷擴大項目招商,從江蘇招商引資煌朝年產100萬平方米真空玻璃一期建設項目實現落地開工,洛南翰僑新材料、洛南富邦銅材料等蘇陜協作項目繼續推進實施,帶動年度新增投資1.5421億元左右,吸納就業人口162人。支持共建寧洛產業示范園,攜手共建的寧洛產業示范園項目一期標準化廠房、公共服務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標準化廠房主體基本完工。發揮援建車間帶貧益貧作用。現有援建車間數4家,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數309名,其中脫貧人員91人。
春節期間,走進位于秦嶺腹地的洛南縣古城鎮草店村,屋舍儼然、道路寬敞、群眾安居樂業,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已煥發出勃勃的活力。這是江寧區著力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江寧區不斷拓寬銜接渠道,深入開展鄉村振興人才交流,江寧和洛南分別選派18名和22名黨政干部和“三支”人才相互開展掛職交流。積極組織開展黨政干部、鄉村振興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培訓3場次373人次,不斷提高鄉村振興干部業務素質水平,推動協作項目加快建設。2022年申請蘇陜協作資金7144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5個全部開工建設,帶動農村人口2550人增收。撥付使用資金7144萬元,資金使用率100%。江寧區援助洛南縣社會幫扶資金合計524.05萬元,資助困難學生300多人。積極打造蘇陜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開展洛南縣古城鎮草店村“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工作,調動各方積極性,集中資源、整合力量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
同時,江寧區不斷加大幫扶投入力度,先后爭取江寧區級幫扶資金1200萬元,完成了寧洛友誼橋改擴建、柳林小學、洛南縣第三初級中學建設,有效提升了寧洛橋通行能力,緩解了城區學生上學難的突出問題。鞏固提升學校、醫院、村鎮、企村和社會組織等結對幫扶機制,累計投入結對幫扶資金960萬元,實施結對項目15個,目前全部按期完成項目進度,結對成效顯著。
注重工作創新:寧洛協作創造新經驗
在寧洛協作中,江寧區依托自身人才、科技研發等優勢,有效發揮洛南獨特的稟賦資源,以科技賦能推動產業發展、積極搭建平臺拓寬消費協作渠道、實施產業導入增強縣域內生動力,蹚出了一條寧洛協作新路子。
科技賦能,南“腔”變北“調”。江寧區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在洛南成功實現“南瓜北移”“南稻北種”、草莓跨地繁育等有益嘗試。在繼續推廣橫溪小西瓜產業的基礎上,支持建成寧農瓜果蔬菜產業示范園,種植規模由最初的50畝擴大至600畝,真正將洛南瓜果蔬菜培育成了特色產業,讓更多群眾投身產業發展。利用南京草莓跨地種苗繁育新技術,在洛南開展草莓育種,助力南京莓農搶占“頭茬”市場,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精心選育繁育,優化水稻品種,先后引進明香粳813和徐稻119等新品種水稻進行試種,畝產達600公斤,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政協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相繼進行了報道。
消費幫扶,撐開群眾“錢袋子”。江寧區充分發揮工會職能作用,在全區范圍推廣洛南質優價廉的農特產品,倡議企事業單位優先采購,在中秋福利采購中首次嘗試提貨券方式,增加職工自主選擇產品的范圍,受到了廣泛好評。組織實施的洛南縣第一屆蘇陜美食節暨農特產品展銷活動,通過政府搭建平臺的方式,運用市場化手段搭建兩地農特產品供需渠道,助推“陜貨入蘇”。支持洛南“洛味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組織參加江蘇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地區特色商品展、江寧開發區明星產品發布會、南京農業嘉年華等活動,在眾彩物流中心設立消費幫扶專館,廣泛宣傳和推介洛南農特產品。
產業導入,增強縣域內生動力。江寧區立足洛南現有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瞄準大項目大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引進江蘇煌朝真空玻璃、綠色生態循環奶牛產業等投資規模超億元的項目。通過產業導入方式,實現從原來的到村、到戶、到人的定點幫扶向帶動縣域整體發展幫扶模式轉變,用市場化的手段挖掘發展潛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投資支持的嶺南生物、德盛農業、宏泰金銀花、辣上天、煜正中藥材等一批緊貼當地生態資源稟賦特點的優質企業,目前已在聯農帶農、惠農富農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蘇陜協作“四方雙結對 共建示范村”為契機,依托草店村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打造三產融合生態旅游新業態,以點帶面激活園區與鄉村一體化發展,提高鄉村內生發展動力。
立足資源優勢:寧洛協作再創新輝煌
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2023年,江寧區將立足雙方優勢,提升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把江寧所能和洛南所需更好地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對口協作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展互惠、合作共贏。
2023年,江寧區將集中資金全力支持洛南示范性項目、不斷加強勞務協作、通過科技賦能發展特色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實現區域協作,推動寧洛協作再創新輝煌。江寧區將統籌省、市、縣、鎮四級協作資金,結合洛南實際情況,分清輕重緩急,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主義,集中安排一批具有帶動性和示范性的項目,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在洛南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示范村。江寧企業用工需求旺盛而洛南勞動力資源豐富,繼續通過深化勞務協作,拓展轉移渠道,在實現洛南富余勞動力跨區域轉移就業,促進群眾增收的同時,不斷滿足江寧企業用工需求,實現雙方的互惠共贏。繼續強化寧洛科技協作,在總結“南瓜北移”“南稻北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依托洛南先天的農業資源優勢,通過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引導一批農業科技產業研發基地項目落地洛南,帶動一批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加快招商引資東部地區企業、客商落地洛南,特別是爭取有意向企業達成框架協議或項目落地,形成實際到位投資,帶動當地群眾勞務就業創收。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站在新起點,寧洛兩地將不斷深化對口幫扶協作,進一步在鄉村振興、寧洛產業園招商、文旅康養、消費幫扶、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尋求突破,相互借鑒兩地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做法,聚焦商洛“一都四區”發展目標,著力建設“五個洛南”,奮力譜寫新時代寧洛協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