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地見效
孫傳卿 何祖峰
當前正值防汛的關鍵節點。近日,在商南縣試馬鎮百雞村的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活躍著一支由黨員、村兩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成員組成的特殊義工服務隊,他們冒著酷暑炎熱,放棄周末節假日,挨家挨戶對全村178戶450人村民的住房、飲水、用電、排澇、防滑、撤離等民生保障設施,開展“一對一人盯人”摸排工作,確保做到絕對安全,萬無一失。這是商南縣堅持小切口大民生,開展學黨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具體縮影……
學史力行,實干為民。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商南縣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評判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以“三進三解三提”活動為抓手,蓬勃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一件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事得到有效解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催生的民生溫度換來了群眾的滿意度。
大調研大走訪為民生“把脈”
商南縣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印發《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調研活動的通知》等文件,明確了責任部門和時限要求,確保實踐活動開展有責任主體、有目標、有規范。制定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任務清單,把調研活動、辦實事等任務要求、時間節點、方法步驟細化為12項具體舉措,實現了實踐活動流程化、具體化。
該縣牢牢把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堅持問題導向,緊扣群眾需求,推動為群眾辦實事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按照縣級領導干部調研時間不少于5天、解決實際問題不少于3件,科級領導干部調研時間不少于2天、解決問題不少于1件的要求,組織各單位領導班子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非公和社會組織等各行業各領域,采取座談會、個別談話、問卷調查、設置意見箱等方式,收集問題186條,建立辦實事項目1953個。建立普通黨員的辦實事項目由黨支部書記審核、班子成員由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核、單位和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由分管縣級領導或包抓縣級領導審核、縣級領導的由縣委常委會審核“四級審核”機制,對全縣107個單位、2300多名黨員辦實事項目分別進行審核把關,確保實事有實招、有實效。
商南縣人社局以“四比四強四爭當”黨建主題活動為載體,開展“深入基層大調研、強化服務促保障”活動,全面了解縣域企業生產經營、重大項目建設及農村勞動力就業狀況,精準掌握企業用工、社保、人才及農民工就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當好就業創業的“服務員”,利用“秦云就業”和商南智慧就業平臺,積極開展人才招聘活動3期次,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對有創業意愿的153人提供創業培訓2次、開業指導2次,發放擔保貸款800多萬元。
針對縣林海木業有限公司在生產經營中存在原材料流失、貸款融資困難、征地拆遷推進緩慢等難題,商南縣工商聯積極協調縣司法、林業等部門支持,依法維護企業權益;同時組織企業參加全市銀企對接活動,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還派駐得力干部,協助企業加快征地拆遷工作。
試馬派出所創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警務模式,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深化警務服務改革,搭建“指尖上”的民情服務,通過“所長有話說”微警務平臺“網上警務工作站”,收集土地山林、婚姻家庭、鄰里、勞資等矛盾糾紛信息,常態化開展網上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該所累計答復群眾微信咨詢4231人次,接受處置各類報警47起,破獲各類案件24起,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2起,便民服務86次。
把“微實事”做成“大民生”
商南縣圍繞“合民意、惠民生、安民心”工作理念,積極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做好“微實事”,撬動“大民生”,讓實踐活動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接地氣又聚人氣。
為了確保承諾的民生實事落地見效,商南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納入各鎮辦和縣直部門閉環責任鏈條,實行“周報、月評、季賽、年考”制度,組建8個巡回指導組,每月進行一次督查指導。把領導干部辦實事與黨員承諾踐諾工作相結合,組織領導干部簽訂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承諾書》,將各級領導干部辦實事事項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公開,接受廣大干部群眾監督。
清油河鎮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為統領,結合專題組織生活會查擺問題整改,進一步樹牢和踐行“一切為了群眾”的服務宗旨,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
立秋時節,筆者走進清油河鎮,無論在機關、工廠,還是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處是為民辦實事的感人場面,廣大黨員干部把黨史學習教育激發的精氣神投入到“三農”工作一線。團坪村從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提升、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為群眾謀福祉,支部黨員承諾民生實事62件,現已辦結49件,受到廣大群眾一致好評。
試馬鎮百雞村黨支部在為民辦實事中,將學思踐悟有機結合,強化疫苗接種服務,黨支部書記姚世平開車免費接送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到鎮衛生院,目前全村疫苗接種率達93%。
該縣城關街辦東興社區大力推行網格化管理,把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人員、黨員志愿者等多元主體聯合起來,建立上門排查“尋單”、微信群主動“接單”、匯總問題分類“建單”、黨支部精準“派單”、問題解決后黨支部“驗單”“五單”制度,解決了一大批居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居民滿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如今在東興社區,隨時可見佩戴紅袖章的網格員穿梭于居民樓棟間,他們開展治安巡邏、環境治理、安全生產等問題排查,及時向上反映問題,向下傳遞信息,成了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另外,在社區開辦的日間照料中心,一些年邁的老人、獨居老人在這里得到悉心照料;在“五點半課堂”,放學的孩子們正在進行課業輔導。這些貼心服務無疑給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吃了顆定心丸。
商南縣還組織83個縣直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與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1500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127個,常態化開展環境清掃、政策宣講、治安巡邏、健康義診、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廣泛傳遞黨的關懷和溫暖。
用群眾滿意度檢驗學習教育成效
商南縣圍繞“五個著力”“六個聚焦”,組織各級領導干部踐行“一線抓落實工作法”,為12戶重點工業企業爭取扶持資金1000多萬元,建成社會養老機構5家,擴建幼兒園1所,幫助策劃開展了“第二屆商洛山地農產網絡直播月”和商洛市商務人才服務團進企業進鄉村進機關暨“鄉村振興直播先行”巡講巡播活動商南專場系列促銷活動,組織網絡招聘23場,發布崗位信息2.1萬條,實現轉移就業17636人。
在全縣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中開展重溫一遍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開展一次集中培訓、走訪一次群眾、作出一個承諾、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等“五個一”活動。截至目前,全縣村(社區)“兩委”班子共認領“開門一件事”1144件,其中黨的建設類250件、產業發展類254件、基礎設施類196件、村容村貌類202件、社會事業類242件。
商南縣行政審批局堅持“便民、務實、高效、廉潔”的原則,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以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創業為根本出發點,著眼于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大力推行推進政務大廳“一窗受理”、關聯事項“一鏈辦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貼心幫辦“一次辦結”制度,積極推行并聯審批、聯審聯辦、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受理+踏勘+審批+頒證”集約化審批等新型審批模式,轉變服務理念,主動為企業群眾提供“延時辦”“延期辦”“預約辦”“上門辦”“快速辦”等優質審批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得到辦事企業和群眾好評。
富水鎮黨委把解決農民增收難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流轉土地1.2萬畝,帶領2000多名貧困群眾,通過種植茶葉、基地務工、分紅和流轉土地,人均增收5600元,有效解決了因年齡、文化水平等原因造成的留守勞動力增收難問題。
商南縣檔案館開展“我和查檔者面對面咨詢解惑”活動,向過往群眾宣傳檔案的意義、開放利用、專業檔案和民生檔案等知識,提供免費查檔服務100多人次??h總工會免費為職工發放愛國主義電影劵5萬多張,帶動萬名職工免費觀看《開國大典》《建國大業》等40多部愛國主義紅色影片。每逢節假日,縣市場監管局黨員干部組建食品、旅游安全聯合檢查“突擊隊”,對金絲峽景區、城區、闖王寨景區等周邊商店、餐飲店、酒店等100多個單位進行市場環境大檢查,切實維護旅客合法權益。
群眾事情無小事,一水一電總關情。截至8月上旬,全縣195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已完成1104個,其他正在推進中。廣大群眾在干部普遍受教育中得到民生普惠,共享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