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圍繞“列入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范圍”和“在全市率先試點”的總目標,在秦嶺地區率先探索由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實現商南高質量綠色發展。
商南縣建立價值核算評估應用機制,完善生態產品目錄清單,科學評估各類生態產品的潛在價值量。健全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爭取省級、市級在該縣率先開展政府采購生態產品試點,探索建立根據生態產品質量和價值確定財政轉移支付額度、橫向生態補償額度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考核體系和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
縣上健全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全面調查、動態監測、統一評價制度,重點界定水流、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及權利。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產權激勵機制試點,健全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機制,探索建設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開展生態資產與生態產品市場交易的體制機制建設,探索建立各類生態資產產權和生態產品的市場交易制度、產權轉移登記與監管制度,制定交易行為與資金管理等配套政策。建立生態信用制度體系,建立企業和自然人的生態信用檔案、正負面清單和信用評價機制,探索建立生態信用行為與金融信貸、行政審批、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掛鉤的聯動獎懲機制。
商南縣創新生態價值產業實現路徑,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做優做強“茶、菌、果、畜、游”主導產業,構建新時代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加快建設農業生態產品研發平臺和核心產品庫,積極創建省級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核心供應區。加快推進“商南鹿茗”品牌建設,打造全省知名的生態優質茶生產加工基地、茶葉流通集散地、新品種引進試驗馴化基地和茶文化休閑度假地。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因地制宜引進和培育一批環境適應性企業,加快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輕工電子、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創新建立“飛地互飛”機制,與溧商協作、高校幫扶相結合,在西安、南京等一線城市建立在外“科技飛地”項目,招引知名企業、外地一線城市的大公司在商南建立“生態飛地”實現生態產品異地轉化。培育生態旅游康養業,擴大金絲峽品牌覆蓋,以“金絲峽+”概念引領全縣生態旅游產業,提升陽城驛、后灣、太子坪等景區和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推進蓮花湖、前坡嶺、玉皇山、文碧峰等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項目,圍繞旅游環線打造集生態、康養、休閑、親子等多業態的全域旅游重點發展區。
商南縣健全生態產品質量認證體系、生態價值實現支撐體系。培育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構建以秦嶺山珍、生態旅游等核心品牌為主的區域公用品牌體系,成立區域生態產品品牌運營機構,培育一批品牌示范企業。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構建交通支撐體系,加快“四好農村路”、通景公路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道路改擴建、新建農村村組道路建設和紅色旅游公路建設。強化人才科技支撐,深化與長安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交流合作長效機制,構筑綠色科技創新產學研一體化和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技術支撐體系。推進開放合作交流,與經濟發達地區合作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異地轉化模式。凸顯商南聯通“三省八縣”東南門戶的區位優勢,推動陜豫鄂三省在產業互融、人員交流、生態協作等方面加強合作,打造陜豫鄂邊際生態產業合作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