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商南縣過風樓鎮炊事員張昌福
黃山林
如果海底撈售賣的是服務,那么他服務的品質就是“海底撈”;如果矢志不渝的堅持是暖色的,那么他22年如一日的堅守更是溫暖如初的;如果干一行愛一行是底線,那么他愛崗敬業的品質就是天際線……他就是商南縣過風樓鎮政府炊事員張昌福。
張昌福,作為過風樓鎮的一份子,也是干部職工心中的“棉襖”。只要有他在,職工們早晚都有一口熱乎的飯吃。只要有他在,就有家的味道,有家的溫暖。從1999年到2021年整整22年的堅守,張昌福從一名24歲的小鮮肉變成兩鬢斑白的“老臘肉”;從一人堅守到夫唱婦隨、夫妻二人共同掌勺……送走了7任書記,5屆班子,50多位退休干部。變化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念與品質。
很早之前,就有耳聞:過風樓鎮上伙食好,一周不重樣,紅燒肉做得好。待到今年,因為工作調動,我被調到過風樓鎮工作,真正見識了過風樓鎮的伙食,也結識了樸實大氣的張昌福,領略了過風樓鎮干部生活的“幸福指數”。
張昌福有一個原則:吃飽為止。每一個干部來吃飯,都讓自己打,吃多少、打多少,不額外收錢。菜不夠立馬現炒,飯不夠重新做。他還有一個追求:大多數滿意為止。為了大多數人滿意,他總是變著花樣保證大家吃好。周二中午的蒸面一直是鎮村干部的寵兒,不干不沱、不膩不柴、有油有肉、有菜有湯。周四中午的紅燒肉不管肉貴肉賤,從不吝嗇、任你吃飽。周一早上的豆漿油條,是你放心的首選。周三、周五早上的酸菜方便面加雞蛋,你吃飽為止。還有那讓人垂涎的油潑面、油旋饃……總是讓你下鄉歸途迫不及待。夏天他會時不時給大家整出一份涼皮,冬天變著花樣把蔬菜呈送到碗里。
張昌福有一個品質:大氣爽快。見到任何干部群眾都是笑臉相迎。大鍋飯眾口難調,有的嫌味兒淡了,有的嫌油輕了,有的嫌蒜放多了……他總是呵呵一笑:“下次注意。”遇到周末加班的干部,他和妻子早早上街買肉,一人和面,一人調餡兒,給大家包餃子,待大家如自己家人一樣。每逢節假日,值班干部和他們夫妻倆就是一桌子,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總是和大家一起點亮院內燈火。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能在一個小小的伙房里22年如一日、寒來暑往的堅守,這份勇氣讓人敬佩,這份付出讓人感動,這份情誼讓人內心溫暖。他就像一件“棉襖”,其貌不揚、分外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