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品位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
商南著力打造“四大名城”
本報訊 (代緒剛)商南縣圍繞市上“一都四區”發展定位,聚力打造生態茶城、產業新城、旅游名城、康養慢城“四大名城”,奮力建設更高質量、更有品位、更具魅力的富裕美麗幸福新商南。
依托商南良好的生態資源和現有的25萬畝生態茶業基地,實現規模、品質、品牌“三提升”,聚力向旅游、康養、深加工“三延伸”,進一步擦亮“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名茶百強縣”名片,全力推進茶旅、茶養、茶文、茶體融合發展,聚力打造“生態茶城”。力爭通過5至10年發展,將北緯33°適生區全部發展成生態茶園,茶園種植規模擴大到35萬畝,產量達3萬噸,力爭建成西北地區面積最大的茶葉基地縣;集中優選2至3個中高端茶葉品種,制定嚴格的生產標準和技術規范,通過協會自律和市場監管,持續提升茶葉品質,形成拳頭產品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整合現有茶葉品牌,每年設立500萬元至1000萬元宣傳推廣基金,做足“22℃商洛、北緯33°商南茶”宣傳文章,唱響“金絲泉茗”商南茶區域公共品牌。
依托縣域工業集中區、“雙創”產業園等平臺,發揮商南茶、菌、果、釩、硅、鎂及生態旅游等資源優勢,實行“鏈條化”謀劃、“鏈長制”推進、“鏈主式”引領,聚力打造“新農業、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四大百億產業集群,以高質量項目推動經濟高質量崛起,確保“十四五”期間縣域經濟總量突破100億元大關,力爭2030年沖刺200億元級規模,聚力打造“產業新城”。把釩材料作為工業首位產業,釩、硅、鎂等新材料作為3個工業集群,通過推進綠色循環發展,大力培育百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輕工電子、綠色食品五大領域鏈主企業,力爭成功創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雙創”基地建設,力爭3年內建成第3代廠房30萬平方米,積極謀劃招引集群化項目,提升縣域工業承載力。
依托陜南唯一的5A級景區金絲峽,提升精品景區景點品位,加快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加快推進農旅、茶旅、文旅、康旅深度融合發展,按照5A級景區標準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豐富旅游新業態產品,力爭新增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3個,構建“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線路,奮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聚力打造“旅游名城”。按照“全景商南、全域旅游、全業融合、全時服務”發展思路,打造形成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出臺全域旅游扶持發展意見,做好農旅、文旅、商旅、康旅等“+旅游”文章。
依托生態資源和“北緯33°”的獨特優勢,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創建國家園林縣城,落實“雙碳”戰略,提升“中國天然氧吧”影響力,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綠色食品、健康養生等產業,完善運動健身、醫療養護、美食娛樂等服務體系,聚力構建“慢生活”“大康養”格局,建成商洛“中國康養之都”最佳目的地,聚力打造“康養慢城”。深度開發旅游康養、綠色食品、高山農產等生態產品,持續延長生態產業鏈條,研發上下游細分領域產品,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最大程度發揮生態產品附加值。緊扣全市“中國康養之都”目標,深度挖掘茶浴、茶體、茶膳、茶養等茶文化康養要素,發揮“三省八縣”接合部的區位優勢,探索商南康養新模式,實現茶葉產業向康養融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