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每天放學高峰時段,在商南縣城關小學附近的各個路口,都能看到一個個身著反光背心的“家長志愿者”勸導車輛規范停放、引導學生有序通行,與執勤交警一起構成了商南縣城區最亮麗的那抹熒光綠。
這是商南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個“點滴”。
近年來,商南縣緊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建立實行“四個四”機制,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市容市貌,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涵養市民文明素質,讓創建過程成為“群眾滿意”的過程,以和諧有序的步伐趕赴“文明城市之約”。
以“四個強化”為抓手,創建合力聚起來。商南縣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的組織領導機構,切實發揮核心樞紐作用。強化部署推進,夯實責任,形成了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責任體系。強化督導考核,建立“閉環責任鏈條”推進機制,實施月排名、季評比、年考核制度,強力推進創建工作落實。強化財力保障,每年專項預算300萬元資金用于創文工作,保障了創建工作高效開展。
以“四大工程”為基礎,城市品質提起來。實施公共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強力推進西街棚改、火車站移民安置區、迎賓大道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城區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區綠地率達38.5%,綠化覆蓋率達42.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6平方米。實施縣城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扎實推進“智慧城管”運營,探索實施“巷長制、街長制”網格化管理,城區環境持續優化。實施民生普惠工程,堅持把財政收入的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鎮功能日趨完善。
以“四個引導”為保障,文明鄉風樹起來。抓宣傳引導,組建志愿者服務組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正能量,讓道德元素與符號“抬頭看得見、低頭聽得到”。抓典型引導,深入挖掘和廣泛宣傳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評選“五美庭院”5080戶、十星級文明戶2.9萬戶,涌現中國好人3人、陜西好人18人、商洛好人102人、省市縣道德模范241人,讓先進處處“可贊”。抓示范引導,創建縣級以上文明鎮村(社區)87個、文明單位190個、省市級文明單位104個,國家級文明單位3個,讓模范人人“可學”。抓實踐引導,采取宣傳教育“引”、出臺標準“限”、依法依規“治”、關鍵少數“帶”等方式,培育文明鄉風,讓文明處處可行。
以“四種文化”為導向,文明內涵“豐”起來。挖掘地域文化,建成126個村級文化活動廣場,廣場舞、扭秧歌、唱民歌等群眾性文化活動隨處可見。強力打造“商南鹿茗”區域公共品牌,商南茶已成為對外交流合作的名片。擦亮生態文化,不斷豐富旅游文化內涵,彰顯生態魅力。傳承紅色文化,精心打造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紅色教育功能區,讓紅色資源活起來,讓紅色文化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