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何坤洲)今年以來,商南縣聚焦集群化、規模化、聚合化、園區化、裂變化,加快推動傳統茶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建設生態美、產業興、經濟強、百姓富的茶旅融合示范區,全力打造“生態茶城”。
通過對區位條件、產業基礎等進行科學分析研判,商南縣確立了壯大茶產業、發展茶經濟、弘揚茶文化,聚力向旅游、康養、深加工延伸的發展思路,優化以“生態茶文旅康養”為主導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形成茶康養產業園、茶旅融合園、智慧茶園、高山優質茶產區“三園一區”的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了商南茶生產、加工等體系建設,投資5億元建成陜西高科農業食品產業園,開發茶飲料、茶多酚等深加工產品10多種,增加茶產業附加值,延長茶產業鏈條,推動了茶產業集群化發展。
商南縣積極探索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群眾+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整合全縣茶產業聚集地、鎮辦和村組黨員干部,成立縣茶葉聯營公司等茶產業聯合黨支部12個,下設黨小組26個,形成支部引領、企業主體、集體帶動、群眾參與的茶產業發展格局。整合零散茶園、改良老茶園3萬多畝,建成4A級茶海公園、3A級北茶小鎮,打造多條集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傳承、研學實踐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旅游線路,推動了茶產業發展規模化。
商南縣累計整合農業、扶貧、財政等涉農項目資金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和集體經濟組織參與茶產業發展,實現茶產業綜合投資10.2億元。通過選樹領軍人物、選派科技特派員、引進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實用技術人才等方式,培養茶產業精尖人才。按照“一企一品”原則,確定8家茶葉龍頭企業主攻茶品,現已研發生產出綠茶、紅茶、烏龍茶、茯磚茶、工藝白茶五大類20多種茶產品,推動了茶產業聚合化發展。
商南縣每年設立500萬元茶產業發展基金,配套水電路視信等基礎設施,在全縣10個鎮辦共興建農業園區17個,70%以上的農業園區布局了茶產業板塊,在富水鎮茶坊、試馬現代農業產業園、富水農業產業長廊、后灣美麗鄉村等新建規模化茶園,形成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新格局。在產業園區、城鎮社區、茶葉產區等區域布局建設規模以上茶葉加工企業8家、專業合作社32個、茶葉初加工廠200多個,發展茶葉大戶4200多戶,遍布全縣10個鎮120個村(社區),推動了茶產業園區化發展。
該縣還建起集茶葉銷售、品嘗、茶藝表演為一體的茶藝文化街,在縣茶葉聯營公司等地建成3座集休閑品茶、茶藝表演、唱歌娛樂、交流會談等功能于一體的茶樓,整合蘇陜協作、高校結對、“四支隊伍”等幫扶力量,拓寬消費扶貧、直播帶貨、線上線下開店等銷售渠道,商山茶葉公司成為阿里巴巴實力商家,在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開設海外實體店2個,推動茶產業裂變化發展。據統計,近年來,商南茶帶動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5億元,占全縣旅游收入的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