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近年來,商南縣緊緊圍繞生態茶城、產業新城、旅游名城、康養慢城“四大名城”戰略定位,堅持“茶旅+”“文旅+”等融合發展思路,整合一二三產旅游資源,大力發展茶葉、水晶、康養等文旅產業,做大做強商南特色文化品牌,文化產業已成為推動商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商南縣強化頂層設計,建立了文化產業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聽取成員單位和重點企業工作進展情況,研究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措施,明確時限、夯實責任,形成了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責任體系。突出項目建設,對全縣文化產業企業、文化產業項目、個體工商戶進行摸底,完善縣級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庫,圍繞規模擴張、鏈條延伸、資源利用等重點,儲備建設一批支撐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項目。
商南縣圍繞休閑康養、歷史文化、生態觀光、健康運動等方面,大力實施金絲峽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等品牌創建,全力推進秦嶺北茶文化4A級景區、陽城驛茶博中心、秦嶺根雕博物館等項目建設,逐步實現文化產業品牌化發展。堅持園區帶動、企業培育、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依托金絲峽5A級景區旅游資源,打造“金絲峽旅游文化產業園”,形成集康養民宿、旅游度假、研學體驗、寫作采風于一體的文旅產業集群。依托“商南水晶”特色自然資源,打造“鹿城水晶文化產業園”,建立集研發、加工、生產、展銷、交流于一體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依托“商南泉茗”特色茶文化資源,打造“富水茶旅融合示范園”“試馬秦嶺北茶文化產業園”,建立茶葉采摘、制作、體驗、研學、傳承等產業體系。依托“商于古道”驛站文化資源,打造“陽城驛文化產業園”“青云驛文化產業園”,推出非物質文化展演、森林音樂節等文旅項目,園區業態日趨豐富,發展潛力巨大。
同時,商南縣設立文化產業專項基金,每年拿出100萬元用于支持中小型文化企業發展。充分利用省、市文化產業資助政策,積極包裝策劃文化產業項目,極大地激發了文化企業發展。嚴格落實行政審批工作首問負責制,堅持“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全面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行政審批效能。制定出臺《商南縣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稅收優惠辦法》等文件,切實支持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制定《商南縣文化產業考核管理辦法》,堅持把文化產業工作納入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建立“閉環責任鏈條”推進機制,實施月排名、季評比、年考核制度,強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實行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相結合,在市對縣文化產業考核中取得好成績的,對分管領導和干部在評優樹模、職級晉升、提拔使用方面予以傾斜;考核結果全市排名靠后的,對分管領導和干部予以追責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截至目前,商南縣共有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個、骨干型文化企業1個、高成長型文化企業6個、文化娛樂場所6個、微小型文化企業33個、省級文化產業重點園區1個,正在建設中的文化產業園區1個,初步形成了以金絲峽旅游產業發展為龍頭,電子商務、傳統手工藝、圖書音像、工藝美術等協調發展的綜合文化產業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