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杜濤)3月4日,筆者從商南縣發改局獲悉,2023年以來,商南縣以“四抓四促四提升”為載體,全方位服務、支持民營企業,著力提升企業家滿意指數,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商南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抓政策促發展,提升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圍繞資金扶持、獎補政策、維權機制、問題反映解決機制等9個方面,出臺《商南縣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倍增計劃》等一攬子助企惠企政策措施。全年減稅降費1.35億元、留抵退稅704萬元,發放各類助企貸款24.19億元,獎補142戶企業和22名企業家1000多萬元。持續推進“百名局長行長聯企業紓難解困”等10余項工作機制,著力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增創民營經濟發展優勢。
抓資金促項目,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活力。用好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科技型企業項目貸款、民間資本推介、民間投資貼息貸款等各項支持民間投資政策,鼓勵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聚焦民營企業發展項目資金短缺等短板難題,用活用好蘇陜、津陜、陜南、高質量發展等各類專項資金,支持民營企業項目建設。全年爭取中央和省財政資金16.94億元,為68家企業撥付專項資金2.83億元、化解債務1.05億元;投入財政資金2700萬元,獎勵扶持100家納規入統企業,新增市場主體1755戶,招引項目58個、總部經濟2家。持續推行政銀企座談會,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抓環境促服務,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效能。建立營商環境服務中心,聘請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開通“商南民企之聲”服務熱線電話,提供全天候便民熱線、辦事查詢和綜合投訴等服務。對企業反饋的問題及訴求進行受理、轉辦和反饋全過程閉環管理,壓縮企業手續辦理時間,簡化各類惠企政策執行程序,開展“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商事集成注冊等改革。建立健全縣委、縣政府領導與民營企業家早餐會制度、民營企業家列席重要會議制度、政銀企座談會議制度、民營企業解困機制,建立健全縣級領導包抓聯系重點企業“定期研判、匯報交賬、及時回應”長效機制,深入實施“一企一策”幫扶制度,圍繞審批、立項、用地、融資、用工、產銷等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紓困解難活動,幫助民營企業減輕負擔和壓力。
抓創新促升級,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依托秦創原平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省級創新驅動試點縣創建為抓手,促進民營企業創新升級。全年新增“五上”企業18家,全縣在庫“五上”企業累計達149家,一批民營企業成長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先后建成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多家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培育“科學家+工程師”團隊1個,完成技術成果轉化項目2項,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4家。友林環保、金石工貿、東正化工、宏昌建材等6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達沃鑫、中劍實業、碩億水晶被認定為專精特新企業。中釩昌盛被認定為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示范企業、瞪羚企業,實現了瞪羚企業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