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孝竹)今年以來,山陽縣在各鎮辦陸續開展農村改廁工作,摸清底數定目標,創新模式穩推進,推動農村改廁工作。
山陽縣組織鎮村干部,逐村逐戶開展農村戶廁摸底,按照水沖式、衛生旱廁、無廁所及非衛生廁所四個類型進行分類統計、建立臺賬,摸清了全縣戶廁總底數,明確了今后三年總任務,定出了“三年全部完成改廁任務”的總體目標。建立“縣級抓統籌、鎮辦抓落實、村組抓實施”的分級包抓機制,將任務分解到鎮辦、村組,明確包抓責任人。優選模式強扶持,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原則,開展農村戶廁改造“首廁過關制”和光伏微循環改廁模式試點建設,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選擇群眾滿意度高、使用運維方便的改廁模式,進行整村推進。整合資金加大改廁獎補力度,每戶獎補提高到3000元,切實推動農村戶廁改造工作全面開展。同時,引導群眾齊參與,積極加大宣傳引導,發動群眾投工投勞、以資代勞,號召群眾自建自改,培訓群眾加強管護,切實提高群眾參與度。設立戶廁改造投訴熱線,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吸納群眾意見建議,全面提升戶廁改造質量,確保“改一座、成一座、用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