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鎮風貌
三岔河鎮風景美如畫
三岔河鎮葫蘆深加工產業
三岔河鎮特色產業大櫻桃
三岔河鎮中華蜂養殖基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商州區三岔河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培育農業產業化強鎮、農業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建設,農村面貌顯著改善。十年來,全鎮上下戮力同心、砥礪奮進,為三岔河鎮高質量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華章。三岔河鎮先后獲得“商洛市追趕超越暨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商洛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黨建引領聚合力 踔厲奮發強作風
三岔河鎮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高質量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深化“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成立9個黨支部,發展黨員270名,建立產業鏈黨小組6個,實現8個村級活動場所全面提升、全面達標;積極探索“黨建+人才培育”“黨建+基層治理”“黨建+融合聯動”模式,帶動基層人才、經濟、產業全面發展。七星村、閆坪村成功創建為省級黨建標準化示范點。
鎮上扎實開展“轉作風、夯責任、抓落實、促發展”專項整治,始終以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為重點,開展干部紀律作風整頓,全力塑造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堅持問題導向,打通服務群眾、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強鎮、村兩級便民服務大廳建設管理,使為民服務辦事更加規范、行政效率不斷提高;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大問責力度,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向縱深發展,以清正廉潔的實際行動,贏得全鎮人民的信賴與支持。
脫貧攻堅結碩果 鄉村振興再出發
近年來,三岔河鎮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以產業發展、住房保障、安全飲水等重點任務為抓手,全力推進“八個一批”扶貧政策落實;堅持“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原則,整合“四支隊伍”力量,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兩房”建設為抓手,實現全鎮安全住房全面達標、戶戶過硬,建設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2個,集中安置群眾447戶1834人;實施危房改造178戶、土坯房改造171戶,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全鎮實現4個貧困村、4個深度貧困村全部摘帽,1024戶3518人貧困戶全部脫貧達標,實現脫貧“清零”,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三岔河鎮確定了“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發展新方向;按照“一條流域、三大主線、三大風貌主題區、多個核心項目節點”的空間規劃結構體系及“一年打基礎、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的總體設想,科學編制《三岔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規劃》以及《鎮區風貌規劃圖》等五項專項規劃;建立“區級領導掛帥、部門分頭包抓、鎮村協力推動”工作機制,通過“周匯報、旬督查、月通報、季考核”推進項目建設,凝聚強大工作合力,著力打造“農旅櫻谷·水美三岔河”品牌形象。
按照櫻桃產業為主導,土蜂蜜、設施農業為輔助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以建設三岔河流域櫻桃產業帶為發展方向,在全流域發展櫻桃1萬余畝,著力打造標準化、新品種、新模式櫻桃示范基地;成立商洛秦源櫻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標準化中華蜂養殖與初加工基地2個,發展蜂農100余戶,養殖中華蜂4250余箱;建立商州區中華蜂蜜科技創新實驗示范站、商州區良種櫻桃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打造蜂蜜、櫻桃“產學研”示范基地,提升特色產業“品牌效應”;栽植連翹等各類中藥材1萬余畝,打造板栗、核桃示范園2000畝,建設秦嶺紅豆杉母樹林保護基地2000畝,發展葫蘆基地35畝,育苗3000余株。發展各類畜禽養殖9817頭(只、箱),因地制宜發展鄉村農家樂集群。實現了846戶2651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基本實現戶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的目標。
全力以赴抓項目 齊心協力促發展
三岔河鎮把項目建設作為引領鎮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完成了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5個,建成標準化村級衛生室8個,修建便民橋8座,實現通組路、產業路互通聯動,安裝太陽能路燈270
盞,村村通動力電,電力入戶率達100%,各村體育健身設施逐步完善。三岔河鎮至金陵寺鎮鐵溝口道路、鎮域主干道——李龍路三級公路拓寬提升改造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國家級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項目落地實施,清潔流域治理項目成效明顯。該鎮還建成年處理3650噸的生活垃圾熱解氣化廠等基礎配套項目,鎮域沿線一批生態停車場、民俗廣場、“口袋公園”相繼建成,鎮區綜合承載能力全面提升。
以“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為抓手,立足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三岔河鎮扎實開展了“六清六治六無”專項清潔行動、“兩邊一補齊”“兩拆一提升”等活動。鎮上建立了“紅黑榜”亮相、網格化管理、固定日清掃、周評比獎懲等制度機制,統籌推進“清道路、通河道、美山邊、靚村莊、凈院落”五大專項行動,著力打造“田成方、樹成行、渠連通、路規整”的田園風光。全鎮實施改廁1085座,沿線建成分布式污水處理站11個,建設現代宜居民居1100余座,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七星村榮獲陜西省2021年美麗宜居示范村,閆坪村榮獲陜西省2022年美麗宜居示范村。
聚焦民生辦實事 社會治理樹新風
三岔河鎮始終堅定“人民至上”理念,用心謀劃民生項目,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全鎮有中小學、幼兒園教學點5個,教職工70余人,認真落實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無一人因貧困輟學。全鎮新農合、大病保險參合參保率達100%,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450人,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
就業1377人,自主創業6戶、貧困戶勞動技能得到加強。對全鎮低保戶453戶1014人,特困供養人員121人,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780多人,各類社保資金及時發放。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8個村級聯防聯控組和移民搬遷安置點綜合防控組,明確鎮、村、組三級包抓責任,抓好“防輸入”動態排查,實現群眾“零感染”,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深入開展“平安三岔河”創建活動,加強“治保會”、“調委會”、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隊伍建設,轄區兩率一度得到明顯提升。三岔河鎮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四扶五風六化”活動為載體,創新“兩會一隊”形式,組建社會化宣講隊伍、“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鄉賢隊伍,組織開展道德講堂、學雷鋒志愿幫扶活動,開展“好媳婦、好公婆”“五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文化廣場、鄉村大舞臺10個,開展文化活動40余場次,豐富體育文化生活。三岔河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引龍寺村文家老祠堂內有一塊光緒二十七年流傳至今的“壸儀常昭”古匾,建筑色彩濃烈,是三岔河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鎮上對老祠堂、引龍寺古廟進行重點保護。全村至今保留傳統石板房100余座。2022年,引龍寺村列入第四批陜西省傳統村落名錄、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勇毅前行。如今的三岔河,日新月異,欣欣向榮、蓬勃向上。在新征程上,三岔河鎮廣大干部群眾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全力以赴推進三岔河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打造“農旅櫻谷·水美三岔河”亮麗名片,續寫更多的“三岔河故事”,譜寫三岔河高質量發展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