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2013年跨越發展系列報道之經濟建設篇
商洛日報訊(張 珊 陳敦山)生產總值增長15.5%、工業經濟總量突破百億大關、財政總收入達到6.52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省級雙高雙普合格縣、陜南循環發展“一縣一產業”推進獎、市級農民工回鄉創業示范縣……這是柞水縣2013年的成績單。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榮譽,見證了柞水縣委、縣政府推進跨越發展的不凡歷程。
抓項目建設 打造跨越發展“強引擎”
雖然已經進入深冬,但在柞水縣大西溝800萬噸菱鐵礦采選、102省道“三改二”等項目建設現場,仍然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正是該縣抓項目促發展的一個縮影。
為保證引進項目早落地、落地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早建成,柞水縣牢固樹立“項目決定發展,招商決定未來”的理念,從“立縣之本、強縣之基”的高度,完善縣級領導包聯和部門包抓重點項目制度,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采取“一個項目、一名領導聯系、一個部門包抓、一套班子服務、一個方案推進、一套機制保障”的“六個一”推進機制,大力推行“全天候”“全方位”“全程”保姆式服務,定期開展客商評議部(局)長活動,主動想服務項目的“招”,自覺撤阻礙項目的“卡”,有力保障了項目推進速度。同興軋鋼50萬噸棒材等36個已建成投產的項目,新增產能30余億元,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增添了強有力的后勁。
據統計,全年88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72.95億元,占年計劃的134.82%,其中19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2.75億元,占年計劃的175.23%,項目觀摩連續六年排名全市前列。
重招商引資 激活跨越發展“動力源”
面對資金不足和周邊縣區加快發展的形勢,該縣牢固樹立“大招商促大發展”的理念,把招商引資作為快速發展的“第一抓手”和激活動力的“第一菜單”,搶抓東部產業轉移等機遇,全力優化環境。
按照“站在客商角度包裝項目、考核項目落地資金到位”的思路,柞水縣遵循“三分招商、七分安商,三分建設、七分服務”的要求,修訂完善了《柞水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采取“走出去”上門拜訪和“請進來”專項考察等方式,建立了國內外500強企業名錄、行業100強企業名錄和外地商會信息庫,縣領導帶隊分別赴深圳、北京、蘇州、沈陽、攀枝花、西安等地開展叩門招商活動20余次,并與數十家商會建立密切合作關系。
2013年,柞水縣累計引進項目40個,總投資102.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7.88億元,是2012年的2.12倍,增長118.97%,創歷史最好水平。
促工業升級 擎起跨越發展“頂梁柱”
柞水是礦產資源、醫藥資源大縣,以礦產冶金和現代醫藥為主的工業經濟也是柞水發展的優勢和命脈所在。
該縣借助豐富的資源、優越的區位等優勢,圍繞“以資源興產業、以工業促跨越”的崛起目標,把發展工業作為經濟建設的“一號工程”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來抓,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先后建設了200萬噸釩鈦磁鐵礦采選、140萬噸鐵礦采選等項目即將建成釋放產能等項目,工業總量達到106.8億元,增長37.2%,其中規模工業實現產值98.8億元,增長40.1%。
為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之間的矛盾,柞水圍繞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目標,按照“綠色、循環、節能、環保”的要求,以園區為承載、以循環經濟為方式,在延長工業產業鏈上作文章,在推進工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的同時,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促進資源再循環再利用,初步形成了鐵礦采選及深加工、銀銅深加工、尾礦綜合利用、水循環利用等4條循環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