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譚顯根 陳風軍 金 輝)今年以來,鎮安縣認真落實國家秦巴片區扶貧政策,采取措施全面推進精準扶貧。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調查摸底,科學規劃。該縣對23739戶貧困戶76574人進行識別建檔,錄入貧困戶管理系統,設立村、鎮、縣三級貧困戶檔案。聘請專業單位,進村入戶,制定206個村4個社區整體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貧困戶精準扶持規劃。
加大投入,完善設施。抓住省級“兩聯一包”機遇,統籌實施好24個新農村、8個省級扶貧村及12個整村推進項目。實施靈龍、高峰、木王3處集鎮供水及青銅關鎮東坪村、張家鎮正河村等35處村級供水工程。完成黃家灣至高河、余師至老庵段42.8公里的公路改造工程及52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設。計劃投資2800萬元,實施12個農村電網改造項目,做好重點項目桿線遷移和邊遠地區用電保障工作。
培育產業,促農增收。深入研究縣情,制定農民收入倍增計劃,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積極開展145個村、1.17萬戶“雙包雙促”扶貧大行動,做好“一戶一法”扶貧試點工作,量身定制,精準扶貧,力爭每一個搬遷社區都有配套產業,每一個農戶都有穩定的增收項目,確保1.3萬人脫貧。根據烤煙、茶葉、養殖等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壯大280個村級產業合作經營組織,示范帶動貧困農戶參與特色產業發展。組織農業科技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農林實用技術和勞務技能培訓,達到示范到村、富裕到戶、技術到人的效果。確保貧困群眾戶均掌握一門實用技能,精通兩門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貧困農戶就業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