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毛濃林 房娜 記者 王聰)鎮安縣大坪鎮廟溝村圍繞食用菌、蠶桑、油用牡丹等產業發展目標,搭建服務平臺公司,流轉農戶土地314.57畝,籌建大坪鎮廟溝村農業示范園區,返聘土地流轉農戶219戶,讓84名貧困戶入園務工,實現人均增收約2000元。
鎮安突出“支部+三變+貧困戶”主題,注重從優秀現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復員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的農民黨員中選拔村級黨組織書記,充分發揮支部把方向做審核,組織引導、宣傳發動和環境保障的“紐帶”和“橋頭堡”作用。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帶頭成立村級平臺公司,積極走村入戶宣傳積極宣講“三變”改革。同時,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大戶發揮帶動作用,把貧困戶牢牢地捆綁在產業鏈上,讓貧困戶土地流轉得租金、基地就業得薪金、資金扶持得股金、訂單生產得定金、旅游服務得酬金,推行了“支部+合作社”“支部+貧困戶”“支部+黨員+貧困戶”“支部+產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村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黨建模式。云蓋寺鎮東洞村預備黨員梁春宏帶頭創辦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發展重樓、白芨等中藥材,聯合周邊10余戶貧困戶入社,在東洞村6組采取土地所有權抵押入股的形式把貧困戶土地進行連片整合,共平整土地59畝,他又以合作社名義申請貸款和產業扶持資金,購買了種苗。同時他把貧困戶介紹到合作社務工,幫助其增收。目前,該合作社運轉良好,重樓、白芨苗圃種苗培育繁殖較好,今年預計年收入可達40萬元以上,有效帶動貧困就業創業。
按照“三變”要求,該縣已經對需產業扶持10156戶32054人、就業創業6890戶18801人,進行了精準識別,各村級黨組織發揮主體作用,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引導8621戶農民將土地、林地、房屋等固定資產折價入股;整合貧困戶扶貧資金、涉農資金、項目資金、金融扶貧資金和企業自行承貸資金共6.32億元為全縣龍頭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共有9762戶貧困戶在各類公司合作社入股,27335人由村民變成股東按照比例獲得分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