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陳維智)鎮安縣柴坪鎮金利蠶桑專業合作社新建的200平方米小蠶共育室和2000平方米的養蠶工廠,已于6月份建成投產;陜西鎮安百盛繭絲綢有限公司生產的白廠絲達到5A國家標準,“唐絲路”牌絲制床上用品開始批量生產。目前,全縣建立54個蠶桑專業合作社、38個小蠶共育室、45個標準化養蠶工廠,蠶桑產業直接帶動2200戶8100多名群眾增收。
從今年初開始,鎮安縣堅持以“三帶四聯”為抓手,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生產模式,出臺了《關于深化蠶桑體制改革促進蠶桑產業發展的意見》,改變過去“鋪天蓋地栽桑、小打小鬧養蠶”的傳統做法,將發展重心放在龍頭企業引領上,放在強村大戶建設上。按照政策圍繞企業定、桑園圍繞大戶建、科技圍繞合作社推、部門圍繞貧困戶幫的辦法,對桑園建檔立卡,對強村大戶建立臺賬,每年整合涉農資金不少于1000萬元,其中200萬元作為產業發展風險資金,200萬元用于扶持龍頭企業及蠶桑專業合作社,600萬元用于對基地建設、蠶種蠶藥、配套設施、技術推廣等進行獎補。
縣上還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蠶業發展的保護政策和措施,實行保護價收購,讓群眾養蠶收入有保障。建立了領導抓點示范包抓制度,每名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包抓1個千畝標準化桑園示范點和10戶示范戶,包扶部門每年在包扶村上包抓1個200畝以上的標準化桑園示范點,力爭三五年內將鎮安打造成省級蠶桑產業一縣一業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