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衛雅萍)為切實降低疫情影響,保障困難群體就業,鎮安分類施策,強化舉措,力保困難群眾收入不下降、生活不倒退。
夯實就業基礎方面,實行重大產業就業影響評估制度,積極謀劃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對帶動就業能力強、環境可控項目,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制度;簡化審批手續,落實創業基地財政貼息政策,鼓勵部分困難群體創業,完成“1+15”創業中心建設,對政府投資開發、認定的孵化基地部分向創業者免費提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持續擴大內需;推行“地攤經濟”,提倡柔性執法等。
援企穩崗方面,加快推進復工復產,落實疫情期間稅費減免、融資支持、信貸投放等政策;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對就業人數穩定的中小企業失業保險費100%返還,優化資質和證照管理,降低企業運輸成本;暫緩繳存工程建設項目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支付記錄良好的企業免繳,落實企業吸納重點人群就業定額稅收減免、擔保貸款及貼息、就業補貼等政策。
轉移就業方面,做好農民工返崗服務保障,加強用工信息對接,有序組織外出務工,對職介機構成功職介或有組織勞務輸出收入明顯的進行獎勵,疫情期間對自行縣外就業勞動力給予一次交通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的當年給予一次交通補貼和求職補貼;實施“五個一批”就業幫扶計劃,支持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對吸納勞動力就業的帶貧市場主體給予一次性就業補助,對已貸款或疫情期間貸款企業給予貼息支持,鼓勵及組織在家勞動力發展特色產業增收;提升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帶動就業能力,對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根據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人數進行補貼。
高校畢業生方面,連續兩年擴大國企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放寬入職條件,對本年度吸納高校畢業生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中小微企業給予補貼;新增225個就業見習崗位,延長因疫情中斷見習的畢業生見習期,對見習期未滿簽訂勞務合同的,對見習單位進行補貼;擴大基層就業規模,連續兩年事業單位空缺崗位70%專項招聘畢業生和擇業期內未就業畢業生;適當延遲高校畢業生入職各項手續辦理時限。
兜底保障方面,推進適齡退役軍人就業失業登記制,將受疫情影響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對部分難就業人員利用公益崗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期滿或從事公益崗位政策期滿未就業的,享受期限延長政策,臨時公益崗享受補貼期限延長;推行網上失業保險金申領,取消申請時限,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未就業人員,按比例發放失業補助金,對其他就業困難家庭及時納入民政救助范疇。
提升就業技能方面,組織開展線上技能培訓專項行動,年內完成各類培訓400人次以上,開展多類型就業群體技能培訓,疫情期間企業組織員工開展線上培訓的,納入職業技能專賬給予補貼;積極建設就業大數據平臺,開展線上就業、失業登記等線上服務活動,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持續優化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