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東
鎮安“金釵”
百合金釵
金釵牛肉卷
金釵醒酒湯
鐵皮石斛,聽上去好像是一個器物,其實是一種植物。對鎮安人來說,它叫金釵。想一想《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都是風華絕代的美女,金子本身就很貴重,再加上“釵”的華美,鎮安人把鐵皮石斛叫“金釵”,可以想見這種植物的珍貴和不可多得了。
這種稱謂,也足見鎮安的鐵皮石斛和別的地方的鐵皮石斛的區別了。這正如達仁象園的茶葉,生長在北緯33度,自然就有了它獨特的地方。鎮安的鐵皮石斛,也就是金釵,自然因其地域原因而不同了。
40年前,冷安路還沒有修建,從老家米糧去鎮安縣城,只有從七里峽走鐵廠、廟坡一條路。那時候,父親和小叔還很年輕,面對缺吃少穿的日子,常常在一起探討如何養活一大家子人口。記得有一次,他們談到了金釵,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種植物。他們說,在塔云山的峭壁上就有金釵,由于險峻,人根本采不到,聽說已經結了金瓜了,那東西要是采下來,能賣大價錢。
我那時候還小,聽說這個東西能賣大價錢,就充滿了好奇,說:“為什么不用繩子把人從山上吊下去呢?”他們看著我說:“凡是生長金釵的地方,都是懸崖峭壁,人難以到達是一個因素,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仙草,仙草都有一種動物守護,金釵周圍有一種叫‘飛虎’的動物守著,如果把人用繩子垂吊下去,‘飛虎’為了保護仙草,會用翅膀割斷繩索的。”
好多人為了采摘懸崖峭壁上的金釵失去了性命,有關金釵的傳說也顯得神秘莫測了。尤其是塔云山的奇險和金釵的傳說相結合,讓人聯想到白蛇盜仙草救許仙的故事,疑心那故事就是在這里發生的。那么,鎮安的金釵到底有什么作用而顯得這么珍貴?據民間傳說,藥王孫思邈曾在秦嶺南坡懸壺濟世,在塔云山采藥18年。孫思邈一生著作頗豐,研究的中草藥無數,尤其喜愛鎮安金釵,并以此作為自己的養生之本。他的一生歷經了西魏、北周、隋、唐4個朝代,民間傳說以141歲的高齡辭世。金釵作為延年益壽的仙草,既延長了藥王孫思邈的壽命,又使千萬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堪稱“植物藥王”,其神奇獨特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被歷代醫者推崇備至,奉其為“藥中之上品”,享有“救命仙草”的美譽,被推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
秦嶺是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是我國溫帶植物區系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復雜多樣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極其豐富的草藥資源,藥王孫思邈在秦嶺采金釵,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有“秦嶺無閑草”一說。
百度上說,金釵石斛(學名:Dendrobium nobileLindl),又名萬丈須、金釵石、扁金釵、扁黃草、扁草,為多年生草本,因形狀像古代頭上的發釵而得名。莖叢生,上部稍扁而稍彎曲上升,高10-60厘米,粗達1.4厘米。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生長。石斛原產地主要分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全世界約有1000多種石斛。中國有76種,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西南、華南、臺灣等地。石斛蘭屬是蘭科植物中最大的一個屬,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后虛熱等治療。
鎮安的金釵,因其獨特的生長環境,藥用、食用價值更加突出。用鎮安野生金釵入藥、做食材,其養生價值不言而喻。近年來,當地人結合南北各菜系特點,開發出了獨特的鎮安野生鐵皮石斛宴,也算是鎮安餐飲與地方名貴中草藥結合的養生藥膳創舉。
這些圍繞金釵的美食,既賞心悅目,又能為食客帶來養生和健康,實在是一舉多得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