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遠彥 戴福汗
“各位智囊團成員、村發展顧問,我村擬定于中秋節期間召開‘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座談會,希望你們能安排好時間,屆時我們共話家鄉發展,共商鄉村振興相關事宜,望相互告知!”中秋節前夕,鎮安縣鐵廠鎮新聲村黨支部書記倪世橋編寫的一則通知在村里引起熱議。
近年來,鐵廠鎮以“鄉土、鄉情、鄉愁”為紐帶,聚焦“出生在鐵廠、奮斗在鐵廠、從鐵廠走出去”的社會各界優秀人才資源,組建“鄉賢智囊團”隊伍,強化機制保障,探索“智囊團+”模式,凝聚集體智慧,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智囊團+鄉村治理”拿出“金點子”
鄉村治,則百姓安。鐵廠鎮結合“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平臺建設,充分運用智囊團成員在鄉村有威望和人緣好的優勢,聚焦美麗鄉村發展、制定鐵廠發展規劃,列出重大建設清單,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事項、棘手難題,支持智囊團成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通過參與矛盾調處、開展專業服務、參與網格管理等工作方式,充分發揮智囊團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穩定器和減壓閥作用。今年以來,在G345國道征地、新聲村食用菌產業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中,智囊團成員充分參與矛盾糾紛源頭治理,作為調解人和中介人,耐心做好左鄰右舍思想工作,使得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以同心同向、聚智聚力為導向,搭建鄉賢參與共建共治平臺,成立智囊團議事委員會。每季度召開會議一次,總結上季度工作,制定本季度建設發展方案。心往一處想,畫好鄉村振興同心圓。群策群力,撒播“金點子”,收獲“金碩果”。將理論知識融進來,經驗做法借鑒起來,自己的感悟說出來,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涌現出好思路、好辦法、好建議,讓鐵廠鄉村振興路更明亮、更寬敞。
“智囊團+產業富民” 闖出“新路子”
產業興,則鐵廠興。鐵廠鎮不斷結合區位優勢,調整產業發展思路,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智囊團帶動作用,為家鄉產業發展獻計獻策,有效促進地方產業發展,促進農民致富,探索實行文旅融合、產旅融合、農旅融合新路徑。同時,以黨建為引領,引導鄉賢、農村黨員、村民代表、致富能人等組成村民理事會,助力鄉村振興,帶動產業發展。這些激勵措施讓“智囊”從理論變成實踐,從思想變成行動,從無形變成有形,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鄉村振興嶄新面貌。
為帶動村民致富,鐵廠鎮新民村依據村情,積極引進狝猴桃、金銀花、五味子等特色種植項目,不斷拓寬群眾致富渠道,截至目前,發展狝猴桃500多畝,金銀花50多畝,五味子30多畝。
通過招商引資,鐵廠鎮建成陜西聚英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安泰順發、其軒工貿、鐵銅制衣、碩森食用菌等9家扶貧工廠。發展核桃種植2000畝、板栗種植3000畝、食用菌75萬袋、烤煙種植1000畝、魔芋種植400畝等。
“智囊團+文化振興” 展出“好底子”
文化興,則百業興。鐵廠鎮通過成立鄉賢理事會,充分發揮鄉賢智囊團在助力鄉風文明、文化振興、公益慈善等方面的作用,弘揚社會正能量,積極帶頭參與公益慈善,引領參與鄉村文明建設。引導鄉風文明帶動廣大村民參與到具體公益事務中,形成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良好風氣。通過智囊團帶動,鐵廠鎮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強化陣地建設,提升全鎮精神文明建設氛圍,全鎮共有文化陣地10處、志愿服務隊32支、廣場舞隊伍12支、道德講堂8個、鄉村復興少年宮10個。
借助智囊團力量,鐵廠鎮扎實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主題的新民風建設。在重要節日,幫扶單位、鄉賢名人、黨員帶頭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振興節目演出、講好孝老愛親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利用文化墻、宣傳欄、村規民約和善行義舉榜,制定了《村民公約20條》,每季度開展一次“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評選活動,從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到勤儉持家、自強自律等傳統文化,讓尊老愛幼,孝老愛親成為文明鐵廠的文化品牌。
講好鄉賢故事,擴大鄉賢影響力,推進鄉賢議事能力。鐵廠鎮持續打好“親情牌”,以“鄉土、鄉情、鄉愁”為紐帶,以“強農、富農、美村”為目標,充分發揮鄉賢的橋梁、智庫和榜樣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緊扣市委、市政府“一都四區”戰略目標,圍繞全縣“一廳四地”發展定位,積極打造“一區四園”,全面建設生態康養文明幸福鐵廠,繪制“鄉村美麗 農民富裕 產業興盛”的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