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你又來我們鎮安了,去年支農工作沒把你累趴啊!”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認識胡新苗的同志調侃道。
“群眾把我們當希望,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焙旅缧χ卮稹T阪偘部h,有這樣一對接力活躍在鄉村振興一線的伉儷,他們就是從江蘇省赴鎮安縣接力“支農”的江丁山和胡新苗夫婦。
2022年11月,46歲的胡新苗提著兩個行李箱,乘車近6個小時,從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林業站來到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開啟第二次鎮安支農鄉村振興工作新征程。
胡新苗說,她本想在浦口區能好好照顧年邁的父母和正在上高三的女兒,但聽到蘇陜協作人才交流開始報名,她的心再次飛到那讓她魂牽夢縈的鎮安縣,她要求戰斗在商洛鎮安鄉村振興一線。
“胡新苗在工作中不怕臟不怕累,深入生產一線,把南方先進的育苗技術、苗圃管理技術和核桃板栗園管理技術免費傳授給鎮安人民,先后4次開班授課,奔走爭取蘇陜協作資金5萬元扶持茅坪鎮金泰福核桃種植合作社發展紅仁核桃育苗基地10畝,產值40萬余元?!辨偘部h林特產業發展中心黎世杰說。
據了解,在江蘇赴陜西的“支農”隊伍中,南京人江丁山夫妻倆接力赴陜“支農”。丈夫江丁山離開陜西兩年后,妻子胡新苗也選擇了來陜“支農”。夫妻雙雙來陜工作的背后,是江蘇人民對陜西的深情厚誼,是江蘇社會各界對蘇陜協作的積極參與。
“江丁山夫妻倆都是南京市浦口區農業農村局的干部。2018年10月,時任浦口區農業農村局政策改革辦主任的江丁山來到陜西鎮安縣,從事林特產業發展和技術指導工作。在陜西商洛鎮安工作的13個月時間里,江丁山結合當地的板栗、核桃產業自身的特點,指導和帶動當地板栗、核桃產業朝著標準化、高效化方向發展。由于他全程跟蹤指導、傳授種植管護技術,當地栗園村的3000畝板栗園產量和效益大幅度增加。他全程參與指導的一處種植園內的核桃苗成活率超過了90%,他也被商洛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南京市對口幫扶商洛市先進工作者’稱號。”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馬云攀說。
胡新苗告訴記者,2019年底,丈夫江丁山“支農”結束返回南京后,她又產生了前來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支農”的想法,她在丈夫返回南京后就申請來鎮安“支農”了,但要么排不上隊,要么忙于南京的工作走不開。經過多次申請,2021年9月,領導終于答應胡新苗的要求,派她來鎮安“支農”三個月。
“胡新苗是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人,她是浦口區林業站副站長、林業工程師,剛來鎮安沒幾天就開始頻繁下鄉?!辨偘部h林特產業發展中心黎世杰說。可能是因為丈夫曾經在這邊“支農”過的緣故,胡新苗對鎮安的生活一點陌生感都沒有,只想著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盡快幫群眾在農林增產增收方面取得成效。
“2021年秋天,鎮安出現長時間降雨,造成不同程度的滑坡、道路中斷,橋體被湍急的河水沖毀,個別房屋被泥石流沖壞。胡新苗不僅自己積極參加當地的捐款捐物活動,她還通過微信等渠道呼吁浦口區更多的人關注鎮安,為鎮安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盡一份力量。為了幫助鎮安當地農民增產增收增效,她和鎮安縣的同事輾轉多個鎮村對農民進行生產技術、營銷理念等專業知識的培訓。由于她講授的知識易懂實用,每次培訓時教室內都坐滿了群眾,實在坐不下的就在外面站著聽課。”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杜德斌說。
“在鎮安縣‘支農’期間,胡新苗還協助鎮安縣林業局主要領導深入米糧鎮等地,到農戶家、田間地頭了解、調研鄉村振興銜接情況,對當地的用材林、經濟林(核桃、板栗、柿子)及林間農作物(玉米、紅薯、土豆、南瓜、煙草、當地甘蔗、魔芋)特色產業全面調研,為制定鄉村振興銜接計劃出謀劃策。細致認真地入戶考察調研后,她還和同事在自然條件較差的茅坪鎮五福村引進了美國紅仁核桃種植項目,將來可讓32 戶人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朱曉麗說。
鎮安縣永樂林業站高級工程師張曉健說,“支農”結束離開鎮安時,胡新苗又給鎮安縣林業部門遞交了一份產業發展建議書。她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受到鎮安縣各方的一致好評。她老公江丁山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來鎮安林特產業發展中心交流學習,規劃設計鎮安縣八畝坪村良種核桃基地建設,先后爭取蘇陜扶持資金30余萬元,該基地目前已進入初果期。胡新苗夫妻倆當好了蘇陜協作的“橋梁”和戰斗員。
“蘇陜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專業人才主動作為、真心幫扶,做到了工作職責清單化、管理制度化、成效目標化,援派人才通過帶一個學徒、一個項目、一項技術,發揮了人才的‘傳幫帶’作用,保證了人才支援更有實效。助力鎮安發展產業、推介土特產品,專業人才不僅給鎮安人民帶來了經濟發達地區先進理念,同時也給各行各業注入了活力。這些‘支農’人員,他們是‘秦嶺深處的南京人’,也是寧商協作中掛職干部之外的一支中堅力量?!辨偘部h永樂林業站劉醇宏說。
胡新苗表示,作為一名青年農業人,她非常珍惜赴鎮安學習鍛煉交流的機會,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學到了鎮安新穎的先進經驗。同時,也將江蘇的特色品牌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等方面的思路做法跟鎮安進行交流,搭建兩地互學互幫橋梁。她堅信鎮安對口協作工作一定能助力兩地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跨越千里,鎮安情深;心有大愛,協作振興。一批批來鎮安交流學習的江蘇農技人員前赴后繼,與鎮安干部群眾攜手并進。江蘇與鎮安協作故事仍在續寫,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