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就業扶貧第六期(豐河村)電焊工技能培訓班
衛生走基層巡回醫療義診
下梁鎮西川木耳基地
已經建成的小嶺鎮移民安置小區
“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9月6日,在全省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行動部署視頻會后,柞水縣迅速安排部署全縣“三比一提升”行動,聚焦短板,深化細化,研究出臺《柞水縣落實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行動二十條舉措》,凝聚合力、盡銳出戰,以“二十條舉措”強力推進,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決策部署,以攻堅之勇和“繡花”之功,推動年度脫貧任務全面高質量完成,鞏固成果不返貧,堅決打贏攻堅戰。
“九月份以來,我縣四套班子縣級領導按照‘三比一提升’要求,率先垂范深入基層,解剖麻雀,全面了解掌握所聯系鎮辦和貧困村的情況,下功夫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柞水縣扶貧局局長說。
比責任落實 夯實主官主責
柞水縣堅持以“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為基本要求,進一步壓實縣級領導、行業部門、鎮辦、“四支隊伍”、幫扶單位、幫扶干部等各級攻堅責任,比誰的責任履行得好、誰的擔當體現得好、誰的任務完成得好。
“三比一提升”工作開展以來 ,全縣壓實“三級書記”抓脫貧的政治責任,強化脫貧攻堅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壓實壓牢部門、鎮辦、村組的具體責任和各幫扶人的幫扶責任,形成了縣委、縣政府領導主抓、人大監督、政協評估和各常委包片、各副縣長管條、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將全縣按鎮辦劃分為9個戰區,由縣人大主任、政協主席和七名縣委常委擔任指揮長,二十多名副縣級領導和各鎮辦負責人擔任副指揮長,與各戰區及“一委兩部十辦兩組”簽訂“軍令狀”,全面壓實各級責任。從各行業部門抽調38名業務骨干,組成9個尖刀班,“一對一”下沉到9個鎮辦,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退出標準,全覆蓋發現問題、嚴標準查漏補缺、全鏈條推進落實、零容忍追責問責。同時,各行業部門成立行業尖刀班,對行業達標情況平茬齊過,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縣上的9個尖刀班加強溝通、協作配合,共同形成條塊結合、整體推動的工作局面,確保脫貧攻堅所有指標、問題全面覆蓋、不留死角。縣紀委監委對在達標驗收中出現問題,影響全縣工作大局的,按照全縣脫貧攻堅責任追究辦法,堅決頂格處理。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監督作用,由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牽頭成立兩個高規格督查組,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常態化督查暗訪,現場簽發督查交辦單,跟蹤督辦、限期整改,倒逼各鎮辦各部門提升工作質量、加快工作節奏。
比盡銳出戰 凝聚攻堅合力
柞水縣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脫貧攻堅是第一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的要求,比統籌調度力量、比督促檢查力量、比業務指導力量、比一線工作力量、比社會幫扶力量。把主要時間精力聚焦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全縣堅持選育并舉、管用結合,整合“四支隊伍”力量,發揮“四支隊伍”作用,確保選得準、配得硬、下得去、干得好。嚴把選派關口,從縣級及以上部門選派47名科級及以上干部和32名優秀年輕干部,到79個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強化脫貧攻堅駐村力量,全縣106個幫扶單位將233名素質過硬、作風扎實的干部選派到脫貧攻堅一線。健全完善《“四支隊伍”管理考核辦法》、《“第一書記”召回辦法》、《駐村干部和村級干部績效考核辦法》等制度,認真執行《駐村工作“十條紀律”》和《六項制度》,以嚴格的制度促進工作落實。同時,出臺了《關愛激勵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十項措施”》《柞水縣“三比一提升”責任追究辦法》,激勵干部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國慶節期間走訪慰問“四支隊伍”干部520余人,研究解決問題96件,發放慰問物資10余萬元。加大對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的選任力度,三年來共調整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213名,其中第一書記48名,有6名優秀村干部推薦招錄為鄉鎮機關公務員。
比精準舉措 力促全面達標
柞水縣精準落實攻堅舉措,比信息核對、比政策兌現、比群眾認可、比決戰進度、比實績獎懲,確保各項工作更具針對性,工作節奏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全縣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在產業扶貧上,做到中長產業全面覆蓋。圍繞“產業脫貧全覆蓋”目標,突出發展“一主兩優”和“一村一品一主體”帶貧益貧產業,新建大棚1000個,種植木耳7500萬袋,帶動貧困群眾6000余戶;發展中藥材2萬余畝,帶動貧困群眾4000余戶;建成休閑農業示范點12個、農家樂集群8個、特色民宿5家、休閑農家282家,帶動貧困群眾8000余戶;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40座(45個電站編號),裝機容量達4722.63KW,關聯8個鎮辦37個貧困村3182戶貧困戶,全縣10226戶產業扶持戶均有1-2個中長期產業項目。在就業扶貧上,落實“六個一批”就業扶貧舉措,組建村級勞務隊79個,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9530人,其中2019年新增轉移就業3104人,完成年度任務2076人的149.5%。開展就業技能培訓865人、創業培訓72人,分別占年任務的173%、144%。新開發特設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513個,安置貧困勞動力708人,開發扶貧公益專崗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72人。新增就業扶貧基地3家、社區工廠6家,均達年度任務的3倍以上。發放就業扶貧基地崗位補貼4.65萬元,社區工廠崗位補貼5.7萬元。在教育扶貧上,全面落實資助政策,2019年累計撥付資助資金11800人632萬元,資助建檔立卡學生7240人次389.6萬元;統籌大學新生入學資助項目,資助困難大學新生336人次130余萬元,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977人732.7萬元;爭取社會幫扶資金122萬元,資助困難學生407人次,全縣建檔立卡貧困生資助覆蓋率達100%。按照《陜西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實施辦法》,分類認定2014、2015年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各學段共計資助貧困學生7861名427萬元。在安全住房上,搬遷安置易地扶貧對象2979戶11555人全部實現實際入住;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52戶,兌付資金470萬元,竣工率、入住率和資金兌付率均達100%,貧困群眾住房條件顯著改善,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在健康扶貧上,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大病報銷、醫療救助范圍,貧困人口參合(參保)率達100%。全縣貧困人口簽約服務重點慢病患者5536 人、地方病患者291人,簽約服務率100%,貧困群眾對健康扶貧工作滿意度不斷提升。在扶志扶智上,深化強化“扶志六大行動”,創新開展“院落扶志匯”,通過“宣講員”講政策、“文藝隊”激活力、“示范戶”傳經驗、“貧困戶”談打算、文明辦講禮儀、“法律工作者”講法律的“6+N”環節,把政策、文化、經驗、禮儀、法律送進農村院落、村組農戶。自7月下旬至9月底,已先后開展170余場次,覆蓋81個村(社區),實現了宣傳內容“融匯貫通”。
提升脫貧質量 切實鞏固成果
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措施,最終落到脫貧質量提升上、反映到具體指標上。柞水縣堅持持續攻堅與鞏固成果兩手抓,嚴格落實政策、責任、幫扶、監管“四個不摘”,堅持工作力度、扶持力度、考核力度“三個不減”,全力推進脫貧退出質量、問題整改質效、防控風險水平、防返貧能力“四個提升”,切實以“質量的提升”來驗證和體現“比的成效”。
柞水縣嚴格按照《陜西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于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切實提高脫貧質量的實施意見》中貧困退出工作要求,嚴把退出標準,規范退出程序,力求做到過程嚴謹、數據準確、資料齊全、結果真實,確保零漏評、零錯退,高質量完成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各項工作任務。同時,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全力做好已脫貧戶成果鞏固,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健全預警監測機制,依托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整合行業部門數據信息,分析預判返貧風險點,對收入不穩定的脫貧戶、受災群眾、無穩定產業和就業項目的易地搬遷戶,以及特殊困難群體、邊緣戶等重點人群“兩不愁三保障”情況跟蹤監測;建立應急保障機制,多方籌集臨時救助資金,對大病、災禍、意外事故等突發情況,及時有效介入,防止出現新的貧困人口,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柞水縣縣委分管領導表示,柞水縣將以“三比一提升”行動為契機,全縣上下采取“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的有力行動,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決心,把這次行動作為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內容,圍繞脫貧退出標準,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過程管理與目標管理相統一,強力推進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做到數據錯誤、短板弱項、問題整改“三個清零”,高質量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韓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