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梅林海)今年以來,柞水縣堅持創新引領,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三大目標,創新三個機制,著力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創新生態保護機制。深化提升河長制,逐級簽訂了河長責任書,建立了河長制縣級聯席會議、督查巡查、責任追究等制度,每年投入安排43萬元河長制工作經費,實施“一河一策”,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優化提升縣、鎮辦、村(社區)三級林長組織體系,建立了責任在縣、運行在鎮辦、管理在村(社區)的森林資源管理機制,形成了結構穩定、功能強大、效益明顯的森林生態系統;按照縣、鎮辦、村(社區)“三位一體”環境監管體系,完善了環保、公安執法聯動機制,形成了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的工作局面,環境執法效果全面提升。
創新生態價值轉化機制。按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產業準入清單要求,整合縣域《脫貧產業發展規劃》《木耳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柞水縣鼓勵扶持核桃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縣委全面推進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縣委全面促進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產業發展支持政策,科學制定《柞水縣生態產業獎勵扶持辦法》,完善了柞水木耳、醫藥康養、文旅產業、綠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綠色食品加工等生態產業鼓勵扶持政策。
創新生態產品市場化機制。堅持全縣“一盤棋”理念,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將自然資源要素成本、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成本等納入生態產品價值構成,大力發展可直接市場交易的綠色食品、藥品、旅游服務、康養服務等項目,實施了陜西盤古山莊溫泉森林康養綜合體項目、柞水黑木耳食用菌精加工等24個重點生態項目,總投資達48億元,實現了生態產品的市場化、價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