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白明鵬 周 超
今年以來,柞水縣曹坪鎮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深入推進基層黨建示范創建,串點成線、以線帶面,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凝聚逐夢前行“紅色引擎”,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建強黨支部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著黨支部。”在馬房灣村,村黨支部書記張國鋒腦子里總裝著這件事:怎樣才能讓村“兩委”班子強起來。
張國鋒說,村“兩委”班子發揮應有作用,就必須更加重視學習、持續深化學習,不斷增強學習本領,才能更好地適應形勢變化,跟上時代前進步伐、跟上群眾發展需要。在此基礎上,強化“四議兩公開”等制度落實,不斷推進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讓村民全都參與村里大小事,倒逼村干部學政策、強本領。
今年以來,曹坪鎮黨委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開展村換屆“回頭看”工作,全面分析研判村“兩委”班子運行情況,對在“回頭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核查、立行立改,全力做好后進村整改提升。及時修訂完善《曹坪鎮村(社區)干部管理辦法》,健全履職情況跟蹤研判和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提升村干部干事創業能力。
加強農村基層黨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固本之舉。曹坪鎮各支部堅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累計開展學習12次、干部講堂15期。將“黨旗飄揚強堡壘·奮進商洛當先鋒”主題活動融入主題黨日,引導黨員在產業發展、為民服務、項目建設、生態環保上發揮作用。
合力興產業
初秋時節,丹桂飄香。窯鎮社區村民李光照家的院落里椴木木耳長勢喜人,李光照高興地說:“之前,院子也是亂推亂放,經過鎮、村黨員干部的指導,把院子里面收拾干凈,騰出空地在小院里種了10架椴木耳子,就靠茶余飯后的時間經管這些耳子,一季子下來能掙近2000塊錢……”
窯鎮社區黨支部堅持“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同步跟進到哪里”,在大棚木耳基地、地載木耳基地和片區庭院分別設立了黨小組,將全村40名農村黨員根據技能特長分別編入各黨小組,帶動群眾大力發展富民產業。
為持續提高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曹坪鎮全面推廣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建設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聚合、輻射、引領、支撐作用。由村黨支部牽頭,村合作社帶領群眾發展木耳等產業,形成“支部聯建、村社聯建”的功能性黨建聯合體構架,打破區域壁壘,變“各自干”為“聯合干”。緊盯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先鋒模范、服務帶動作用,把黨員示范崗、先鋒模范崗設到田間地頭、產業基地,充分發揮產業鏈條在黨建工作中的“磁吸效應”。堅持群眾致富、黨員引路的理念,形成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一村帶一方的發展格局,讓更多群眾參與產業發展。
“帶”出振興路
曹坪鎮黨委搶抓柞水縣發展“一主兩優”產業和打造木耳U形產業帶的機遇,以產業帶上的鎮屬馬房灣村、窯鎮社區兩村(社區)支部為依托,聯合以木耳菌包研發、生產的中博玉窯公司和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世紀生態兩個非公黨支部,建立黨建聯盟,打造“黨建示范帶”。
中博玉窯公司黨支部在兩個村(社區)建立木耳實驗種植基地,進行科研攻關,提高木耳品質。窯鎮社區黨支部著力發展椴木木耳、地載木耳、塔栽木耳和大棚木耳等多元化種植。馬房灣村黨支部引進了木耳篩選設備、農殘檢驗設備、產品外包設備,成功注冊了“金灣灣”柞水木耳商標,建成了木耳加工企業,開展線上線下銷售。世紀生態公司黨支部負責廢棄菌包回收制造有機肥,反哺中藥材種植。黨建示范帶輻射帶動全鎮發展多元化木耳產業,也促使了全產業鏈條建設,形成了從科研、種植、加工、銷售和廢物回收利用的閉環產業鏈條,由“粗加工”變成了“精加工、深加工”。產業的轉型升級,不斷提升了市場風險的承載力和競爭力,讓廣大耳農吃上了“定心丸”。
目前,在“黨建示范帶”的引領下,全鎮9個村(社區)已發展大棚吊袋木耳570萬袋,地栽木耳種植100萬袋,椴木木耳1200架,塔栽木耳11萬袋,讓2000多名耳農走上了產業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