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南曉文
初冬時節,走進柞水縣紅巖寺鎮本地灣村小黑溝連翹種植基地,村民譚家貴正領著一伙人對連翹進行修剪、培土、施肥、涂白。他說:“要趕在上凍之前,把連翹科管做好,為明年豐產增收奠定基礎。”
村民倪書忠高興地說:“10年前,我看到家貴種植連翹發了家,就跟著栽種連翹1000株,沒想到連翹價格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從山上摘下來就有人收購,鮮連翹每公斤34元。我和老伴清早上山,一天采摘20多公斤,收入600多元,有了這些連翹樹,以后‘養老金’不用發愁了。”
紅巖寺鎮地處秦嶺深處,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適宜連翹生長。該鎮立足山地條件,發揮生態優勢,引進耐旱、耐寒連翹新品種,采取“黨建+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在盤龍寺村建成千畝連翹示范基地,著力打造“秦巴連翹之鄉”。紅巖寺鎮重點抓好以正溝、躍進、紅安、本地灣、大沙河等村為中心的萬畝連翹產業基地建設,輻射帶動張坪、掌上、閆坪、紅巖等村(社區)大力發展核桃、板栗、華山松子、無刺花椒等產業,并嘗試在連翹基地里套種金銀花、豬苓、天麻、蒼術、黃精、川貝等名貴中藥材。該鎮引領農戶養殖土蜜蜂,連翹花為蜜蜂提供蜜源,蜜蜂為連翹授粉,提高連翹的掛果率;挖掘連翹附屬價值,延長產業鏈,打造集連翹花觀賞、采摘、藥用、自制連翹茶等促進連翹產業生態旅游、休閑觀光、養生保健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建設。
近年來,紅巖寺鎮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特別是野生連翹面積大、分布廣、成色好的特點,打造“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支柱產業,不斷提高連翹品質,規范采摘制度,延伸產業鏈條,把小連翹做成了富民增收的大產業。
63歲的連翹大戶譚家貴種植連翹已有20多年,他從當初的3畝發展到現在的500多畝。每到連翹花盛開季節,滿山遍野都是金黃色的花海,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前來觀賞。每年的8月至9月是連翹的采摘季節,譚家貴都要組織30多名村民上山采摘連翹,時間持續一個多月,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譚家貴的收入也如滾雪球般逐年遞增,他今年收獲干連翹1000多公斤,收入10萬多元。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群眾發展連翹3000多畝,戶均年增收4000多元。
在紅巖寺鎮,像譚家貴這樣形成規模種植、收入在萬元以上的種植戶已有30多戶。村民謝立山種植連翹700多株,年收入1.1萬元。村民李國亭種植連翹800多株,收入1.3萬元。
如今,連翹成了山里人增收致富的產業。據悉,全鎮10個村(社區)發展連翹3萬多畝,其中野生連翹1萬多畝。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林栽種的連翹有8600畝,今年已全部掛果。預計盛果期全鎮年產連翹100多噸,產值340萬元。小連翹已成為紅巖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這為柞水東部綠色生態游、紅色文化游、鄉村休閑游等多形式的全域游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