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在牛背梁進行現場實景教學
古道嶺景區
孝義廳文化體驗園
云山湖森林康養度假區移民安置點
城區休閑健身步道
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鳳凰鎮金鳳村木耳全產業鏈項目
終南山泉飲用水生產車間
曹坪鎮抽水蓄能電站樞紐效果圖
擘畫柞水新藍圖 奮楫篤行再揚帆
時間銘記歷史的足跡,歷史鐫刻奮斗的功勛。2022年,柞水全縣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主線,嚴格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體要求,系統推進省委、市委部署的各項任務,以非常之力破解非常之難,以超常之舉抓出超常之效,推動實現了發展質效、城鄉環境、干部作風“三個大提升”,為建設“三高三區”新柞水奠定了堅實基礎。
真抓實干凝心聚力創佳績 ——二○二二年柞水縣經濟社會發展回眸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和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立足新的發展高度和歷史起點,柞水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狠抓“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成效一 堅定不移迎挑戰,經濟社會平穩有序。2022年以來,面對經濟運行波動、疫情反復沖擊、需求供給收縮、投資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柞水全縣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落實穩增長系列措施,減稅降費6535萬元,市場主體總數達4008戶,培育“五上”企業29家。落實“六個一”項目推進機制,大西溝800萬噸菱鐵礦分質利用項目成功簽約,曹坪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征遷摸底,云山湖森林康養度假區建設快速推進,13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7.6億元,占年任務的106.8%。
成效二 堅定不移抓項目,產業發展擴量提質。建立服務企業家“早餐會”制度,扎實開展“百名局長行長聯企業紓難解困”行動,委托鎮辦辦理行政許可事項22項,高頻事項網辦率95%以上,“5個+”審批服務和“135”幫辦模式被《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簡報》刊發。舉辦鄉黨回鄉發展大會,組織參加重大招商活動25次,簽約項目67個,落實到位資金194億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4家,在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設立全省首家縣級飛地孵化器,柞水獲批全國首批、全省唯一國家創新型縣。積極推進以木耳及農特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綠色食品產業園建設,2000畝無性系茶園正式開采,林麝養殖項目入選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杏坪鎮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柞水木耳連續4年在上海進博會亮相展銷,入選全國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典型案例、全省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成效三 堅定不移優生態,全域環境顯著改善。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推行“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機制,重拳整治秦嶺“五亂”問題,全省秦嶺“五亂”整治經驗交流會在柞水召開。持續實施退耕還林、水源涵養、礦山治理等生態建養工程,完成造林綠化7.3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5平方公里,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7天,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創新典型案例通過中科院認定,牛背梁入選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柞水上榜《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2個總裝機2600兆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落戶柞水,榮獲全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縱向綜合補償,上榜2022年“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名單。
成效四 堅定不移促發展,民生保障堅實有力。扎實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排查整改,持續強化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創新推進“人盯人+”防返貧動態監測。積極落實“穩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950人,組織化轉移農村勞動力3.55萬人,“三帶”促就業經驗在全國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會上交流經驗。保障教育優先發展,以創建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為契機,積極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實施教育項目5個,新增學位1470個。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改革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中醫醫院搬遷開診,縣醫院住院樓正式投用,不斷提升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殘孤人員等保障水平,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9200多萬元。
成效五 堅定不移強動能,發展活力加快釋放。始終以“小木耳、大產業”引領“菌果藥畜卉煙茶”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著力擴大規模、提升質量、創靚品牌,金柞水木耳深加工等延鏈強鏈項目即將建成,柞水木耳區域公用品牌標識榮獲“陜西好商標”,認證國家“兩品一標”農產品5個、名特優農產品1個。持續加大旅游促消費力度,3條線路、5個景點納入國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營盤鎮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梨園村入選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柞水入圍“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名單,“秦嶺閨秀·康養柞水”品牌全面唱響。
成效六 堅定不移謀福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縱深推進“兩拆一提升”專項行動和自建房安全整治專項行動,依法拆除違建1.3萬平方米,整治有安全隱患經營性自建房109棟。實施了九大城市提升工程,新增城市游園14個、林帶及綠地5.05萬平方米,新建健身步道6.7公里、停車位2429個,新改建跨河大橋13座,改造老舊小區330戶。持續深化“兩邊一補齊”專項行動,建設秦嶺山水鄉村示范村21個,建成標準化衛生室18個,實施農村改廁1100戶、道路提升105千米,金米等11個村被認定為全市人居環境示范村。
成效七 堅定不移轉作風,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重要學習內容,組織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5次,研討交流12次,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干部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鮮明導向,全面推行黨委(黨組)書記領辦黨建實事硬事制度,動態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建立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等37支,1824名黨員在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在大戰大考中得到充分彰顯。統籌推進各領域黨的建設,規范提升“三無”小區30個,創建標準化規范化機關黨組織48個,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持續加強,盤龍藥業成立全縣首個實體性非公企業黨委,下梁京東云倉“紅色驛站”榮獲全省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品牌。創新開展“查堵點破難題樹新風促發展”作風建設活動,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持續深化以案促改,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優化。
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開新局 ——2023年柞水縣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柞水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加快建設“三高三區”新柞水。
全力以赴穩增長 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強化項目建設進度。積極搶抓項目建設黃金期,緊盯年度擬觀摩項目和省、市重點項目,系統梳理、明確節點、倒排工期,千方百計加快建設進度,推動復工復產,迅速掀起比進度、比強度、比質量建設熱潮。
量化項目謀劃儲備。用好國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組織好“兩新一重”、生態康養、鄉村振興等項目謀劃、申報工作,抓緊謀劃今年擬開工項目,嚴把畝均效益、土地利用、科技含量、生態環保、能耗物耗等硬性指標,爭取更多高質量項目躋身國家和省、市計劃,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項目儲備格局。
優化項目建設環境。圍繞實施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增強投行思維、鏈式思維、閉環思維,用好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區30條、激勵鄉黨回鄉創業10條和發展總部經濟8條措施,扎實開展各類招商推介和“爭資奪旗抱獎牌”等活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落細紓困惠企政策,全力打通產業鏈堵點難點,切實增強市場動力、提升發展活力。
全力以赴興產業 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勢能
助力工業轉型升級。狠抓礦業“五化”轉型,積極爭取省、市綠色礦山項目,提升砂石資源運營水平,加大重點項目跟蹤調度,全力支持盤龍藥業等重點企業擴大產能、滿負荷生產。建好用好秦創原(商洛)飛地研究院和縣級網絡平臺,鼓勵引導中小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下氣力培育打造一批鏈主、后備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加快工業集中區和標準化廠房建設,推動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要素向園區集約。
著力農業特色高效。圍繞建設以木耳及農特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綠色食品產業園,大力實施區域公共品牌戰略,推動木耳產業實現規模擴張和質量效益雙提升。聚焦“菌果藥畜茶”等特色優勢產業,實施農產品品質提升和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完善電商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提升農業產業標準化、組織化、規模化水平,實現農產品效益最大化。
著力旅游提質增效。持續抓好高A級景區創建和涉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牛背梁創成國家旅游度假區后,力促終南山寨創成4A級景區,持續鞏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圍繞國慶假期節點,精心策劃一批符合要求的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爭取納入國、省旅游精品線路,不斷豐富旅游業態,進一步放大旅游促消費效益。
全力以赴護生態 持續厚植高質量發展優勢
實施污染防治攻堅。壓緊壓實各級林長、河長、田長責任,統籌推進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扎實開展縣城“1+N”水生態治理,積極創建“無廢”城鎮,持續鞏固小水電和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成果,嚴格推行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閉環整改機制,動真碰硬、堅決徹底抓好中央第二輪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確保所有問題清倉見底。
整治秦嶺“五亂”問題。加快國省生態文明示范縣聯創,持續深化“雙查”工作機制,繼續完善“人盯人+秦嶺保護”監管平臺,不斷提升“天地一體化”、網格化與信息化監管能力,用好有獎舉報、損害者賠償懲罰、五部門聯合快查快處“綠色通道”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等機制,從嚴抓好尾礦庫、農家樂(民宿)專項整治,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推動生態價值轉化。縱深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積極爭取“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項目,大力發展生態康養產業,切實發揮“碳匯+綠色金融”“康養+”等模式效應。合理開發布局綠色清潔能源,加大傳統產業綠色循環化改造支持力度,扎實推進曹坪、杏坪2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切實提升新型能源供給能力。依法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營造低碳生產生活新風尚。
全力以赴促振興 著力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夯實“1+5+5”工作機構責任,加大定點幫扶和駐村幫扶力度,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狠抓責任、政策、工作三個落實,加強“三類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群眾的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常態化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排查整改,深入細致查漏補缺,全面消除風險隱患,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
全面夯實農業農村基礎。全面推行以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為目標的“田長制”管理模式,探索實施“菌糧”計劃,全力保障糧食安全。持續發展壯大以木耳產業為主的富民增收產業,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五小”經濟,持續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薄弱村”升級,健全完善帶農惠農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積極對接落實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政策,扎實推進全省“十百千”示范建設,全面完成“2鎮12村”示范項目建設任務,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分類推進秦嶺山水康養鄉村、旅游鄉村、宜居鄉村建設,全面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治理水平,推動鄉村振興點上突破、面上開花。
全力以赴增福祉 努力擦亮高質量發展成色
辦好民生實事好事。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抓實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失業人員等就業服務,建立健全重點企業用工調度和服務保障機制,增強社區工廠、重點項目吸納作用,確保城鄉居民就業穩、增收穩。持續推進“雙減”政策落實,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扎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切實以先進文化提振群眾精氣神。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圍繞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等目標,認真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加強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互助院建設運營管理,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和服務網絡。推動建立“醫康養”服務體系,落實好三孩生育政策,統籌推進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等事業發展,千方百計兜牢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基本生活。
升級城鎮功能品質。立足“雙20”目標,積極融入西商黨政聯席會議制度,依托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建設,推動共建西商生活圈、生產圈、生態圈,持續提升柞水康養地產的競爭力、吸引力。搶抓國家支持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口袋公園”建設政策機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突出抓好重點鎮、示范村創建,努力讓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城鎮生活。
全力以赴抓黨建 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質效
抓好班子強隊伍。牢固樹立重實績、重基層、重擔當的鮮明導向,用足用活“三項機制”,把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落實好公務員職務職級并行和事業單位等級晉升政策,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狠抓人才培養引進,抓好政策落地和服務保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建強堡壘增活力。全面推進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動態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推進各領域黨建齊頭并進。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大力實施“歸雁計劃”“千名領跑人”素質提升工程和“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轉變作風優生態。“三不腐”一體推進不僅適用于反腐敗斗爭,同樣也適用于作風建設。各級黨組織要扛牢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共商共建清廉柞水,堅持懲治腐敗零容忍、正風肅紀零退讓,扎緊織密制度的籠子,扎扎實實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持續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奮進凝聚力量,實干創造未來。新的一年,目標任務已經確定;新的一年,前行的腳步將更加堅實;新的一年,美好的畫卷更值得憧憬。柞水將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自覺維護難能可貴的發展局面,持續鞏固風生水起的發展勢頭,擂響前行的戰鼓,銳意進取、埋頭苦干,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策劃:陳曉琴 組稿:詹詩濤 張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