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茶園采茶

  南京市高淳區援商技術人員、高級制茶師卜維梁現場教授制茶技藝。 (本報記者 方 立 攝)

  村民采摘的鮮茶

  中臺村茶園
  4月13日一大早,范培勇又帶人上山采">

岛国在线播放v片免费-岛国在线最新-第四色播日韩第一页-第四色视频-欧美在线黄-欧美在线观看你懂的

首頁  ?  縣區之窗  ?  柞水縣

一片茶葉富山村

2023-04-18

  村民在茶園采茶

  南京市高淳區援商技術人員、高級制茶師卜維梁現場教授制茶技藝。 (本報記者 方 立 攝)

  村民采摘的鮮茶

  中臺村茶園

  4月13日一大早,范培勇又帶人上山采茶了。只見他用拇指和食指快速地將一片片嫩黃的芽葉摘下來放進竹簍,并不時抬頭看著眼前一眼望不到邊的蔥郁茶園,臉上掛滿笑容。

  “誰說柞水種不成茶,我們種出來了,這已經是第二年采摘了!”范培勇高興地說,現在茶園面積達到2390畝了。

  4年過去了,柞水茶葉引種成功,把茶葉種植向北推進了近100公里,實現了南茶北移的新突破。

  破解四道難題

  范培勇是杏坪鎮中臺村人。2018年以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他,看到村上沒有像樣的主導產業,心里著急,一直在尋找。

  當看到村里大部分人都搬到了云蒙山下,空出來了好多山地時,范培勇來了主意——種茶。

  第一道難題:大家反對,認為柞水種不成茶。

  與柞水接壤的山陽、鎮安有茶園,但柞水沒有,不是沒人試過。早在2012年,同鎮的天堂村村民就嘗試過規模種植茶樹,其他鄉鎮也有人不斷嘗試,但由于柞水緯度較高,冬季溫度低,茶苗難以過冬,始終沒成功。

  但看到村里零星的茶樹,范培勇沒有放棄。2018年11月,范培勇在浙江茶園學習后,堅定了種茶的決心,于是他引進12萬株龍井43茶苗,試種了60畝。當年,由于冬寒、冬旱和來年春旱,加上技術管理不成熟,第一批茶苗成活率僅為60%。

  當時,南京市高淳區對口幫扶柞水縣聯絡組也在柞水尋找合適地方準備發展茶產業,看到中臺村村干部的積極性后,掛職干部趙福榮就在茶山上住了下來。

  2019年,范培勇、趙福榮在中臺村張氏溝、石家山兩地開辟茶葉種植示范園。幾年來,他們起早貪黑,精心管護,先后試種了10多種茶樹,最終找到耐寒耐旱的龍井43、白葉一號、金萱、安吉白茶等4個品種,茶園漸成規模。

  第二道難題:缺水。由于山高路遠,茶園灌溉成了大問題。

  范培勇、趙福榮和其他村干部跑遍全村及周邊溝峪,一個多月才找到山間的一條小溪。可引水上山需要錢,趙福榮積極爭取,找到高淳區對口幫扶柞水縣聯絡組協調,拿到了幫扶資金。后來,考慮到茶園面積不斷擴大,他們又在山腳下打了兩口機井,請專家設計了一套澆灌系統,采用了先進的水肥一體化節水高效技術。

  現在走到茶園,隨處都能看見鋪設的管道以及滴灌、噴灌設施。

  “光引水,就花了160多萬元。”范培勇感慨地說。

  第三道難題:茶苗過冬。

  現在的茶園看著郁郁蔥蔥,但它是艱辛付出鑄就的。

  到了栽茶苗的時候,村上從南京拉來茶苗,趙福榮以及從南京來的茶葉專家每天守在山上,手把手給范培勇和村民教技術。

  “這山上條件艱苦,但專家硬是住了三四個月,等我們掌握了栽植、施肥、修剪等每一道工序后,專家才離開。”范培勇說。

  為了確保茶苗過冬,趙福榮和南京的茶葉專家借鑒東部地區茶葉種植新理念,把秋栽改為春栽,充分利用夏秋生長爭取茶苗壯苗過冬。

  冬季來臨,南京的專家又來了,在他們指導下,茶農給茶苗覆蓋上保溫棚,就這樣,令人擔心“茶樹會被凍死”的現象沒有發生,茶苗成活率達到95%以上。

  近幾年,中臺村還研究出了將枯草覆蓋到茶苗上,或是將廢棄的木耳菌包打碎了覆蓋在茶苗上,有效保證了茶苗安全過冬。

  第四道難題:制茶技術

  2022年春天,茶園迎來了第一次采摘。

  看著嫩黃的芽葉,大家高興極了,但由于疫情影響,制茶時約好的南京專家卻過不來,周邊縣里的制茶師傅也來不了。

  范培勇只能自己上手,南京專家通過視頻遠程指導,結果一連三天都失敗了,浪費了近100公斤的鮮葉。

  “當時,我心里都在滴血呀!”回想起來,范培勇仍心疼不已。

  今年春天,中臺村茶園4人早早就到南京學習制茶工藝,還請來了高級制茶師卜維梁住在茶山上現場指導。千里援建茶園中臺村引種茶苗成功,實現了柞水茶葉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是蘇陜協作結出的碩果。

  蘇陜協作,選準項目是核心。早在2018年,在南京市高淳區的支持下,經過邀請專家論證,實際考察、土質化驗,確立了中臺村發展茶葉產業的目標。

  2019年,由高淳區提供茶苗,在該村張氏溝栽植茶苗20多畝進行試驗性種植。經過兩年精心管理,大多數茶苗長勢良好,經過多次嘗試制茶,制出來的茶葉茶味香濃,受到專家稱贊。

  村集體發展產業,項目資金支持是關鍵,駐柞水工作組整合高淳區7個鎮(街道)24個集體經濟強村結對幫扶資金210萬元,采取“1+24”飛地建園模式,連續3年將630萬元資金集中投入中臺村茶園項目。4年來,茶園建設被列為蘇陜協作重點支持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有效保障了產業發展資金需求,為茶園修建了產業路,解決了茶園灌溉設施等難題。

  茶葉產業發展,技術是關鍵。高淳區駐杏坪鎮工作組積極引導中臺村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人才培養輸送機制,與南京雅潤茶業有限公司建立友好協作關系,特聘南京掛職柞水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福榮定期、定點授課講解,指導幫助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計劃,成立柞水倍達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柞水縣杏坪鎮中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并成功創建“終南皓月”品牌;聘請南京市高淳區青山茶場黨委委員、高級制茶師卜維梁傳授制茶工藝。2022年,云蒙山茶廠產茶葉500多公斤,收入40多萬元。

  2022年6月,借助蘇陜協作平臺,中臺村與高淳區和平村建立“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協作關系。作為江蘇省茶葉學會負責人,王潤賢帶領江蘇專家團隊一到柞水就深入田間地頭,先后考察了杏坪鎮云蒙山茶園、柴莊茶園,對早期茶園管理進行現場指導,實地查看茶園土壤、基礎設施建設、茶苗長勢等情況,詳細詢問茶苗施肥、除草、管理等情況,為中臺村茶葉產業發展“把脈”,為茶葉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今年春季,在高淳區駐柞水縣杏坪鎮掛職副鎮長李玉濤的牽線下,中臺村4人到南京學習制茶工藝,掌握了制茶的關鍵技術。目前,茶廠制茶已經通過了有關部門的技術認定。

  在蘇陜協作平臺牽線搭橋和大力支持下,目前,中臺村在石家山、張氏溝、吳家灣、左家坡、八臺坡等5個片區示范種植了7個優質茶樹品種2390多畝;新建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570平方米,修建產業路3.6公里。茶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日益凸顯,已成為中臺村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爭取獲得國家級高山有機茶園認證,進一步加強茶園科管,不斷擴大規模,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持續拓寬茶葉銷路。”李玉濤說。

  荒山變成青山

  中臺村是柞水縣信訪局幫扶的重點村,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幫扶下,經過4年的精心培育,中臺村的茶葉種植面積已增長到2390畝。

  在和暖的春風中,陣陣茶香沁潤心頭,連片的白茶、龍井、金萱等茶樹從山腳綿延至山頂,昔日荒山變成了如今的青山,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我已經采了十幾天春茶,每天掙100元,采到4月底,估計能掙3000多元錢!”中臺村村民熊曉琴穿梭在茶園里,片片青翠的嫩芽隨著她嫻熟的動作,輕快地落入茶簍,不一會兒,竹簍里就鋪滿了新采的嫩芽。

  茶園里,成片的茶樹吐露嫩綠新芽,隨處可見采茶人忙碌的身影。

  范培勇介紹,為盡快采摘優質嫩芽,從3月28日開始,村上組織附近村民50多人采摘。在家門口務工,村民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顧家庭。從開采茶葉到4月11日的10多天時間里,預計發放茶農工資10多萬元。

  村民范耀偉是眾多采茶工中的一員,除了在茶園務工拿工資,土地流轉的租金對他來說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家里18畝地都流轉給村上了,每年有幾千元的租金,再加上我和老伴在茶園務工的工資,比往年種糧食掙得多多了!”

  “現在茶園基地中有1100多畝地是流轉土地,茶園建設之初,村民們不太愿意出租自己的地,害怕我們賠錢出不起土地租金。”范培勇回憶說,“現在好了,茶園逐漸發展壯大,村民們也看到了增收的希望,都主動把土地流轉給我們。村里年齡大、要照顧家庭出不了遠門的村民居多,在茶園務工除了采摘茶葉之外,還有澆水、施肥、除草、修枝等,每年可以在基地務工5個月左右,能掙4000元以上,最多的能掙1萬多元。”

  茶葉在中臺村落地生根,不僅填補了柞水無茶的歷史空白,更成為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生態產業。通過“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中臺

  村將156戶495人聯結到茶產業鏈上,帶動了周邊200多名群眾就近就業,戶均收入實現了翻番,有效解決了群眾就業,增加了收入。2022年,中臺村人均純收入1.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多萬元,成為杏坪鎮名副其實的經濟強村。

  “這兩年在茶園務工掙了點錢,我翻修了院墻門頭。居住環境變好了,每天的心情都是暢快的。”村民范顯成高興地說,近幾年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村里最大的變化就是鄉親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原本閑置在家的勞動力都主動來茶園干起了活,生活有了新盼頭。

  如今的中臺村,村道平坦寬闊,道路兩邊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樓房,用上了凈水器,還通了網絡。隨著茶園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更強了,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相關閱讀
  • 柞水全力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本報訊 (通訊員 王獻洪)今年以來,柞水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多措并舉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柞水縣堅決履行...

    時間:07-27
  • 柞水優化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本報訊 (通訊員 周炆濤)今年以來,柞水縣堅持“深化改革增活力,完善政策優環境,轉型升級提效益”方向,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以推進政策落實為重點,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

    時間:07-20
  • 群眾吃上“生態飯”綠水青山木耳香

    本報訊(周銀祥)盛夏的商南縣青山鎮,滿目蒼翠,山嶺縱橫,鳥語花香,風光旖旎。尤其吸引人們眼球的是商南縣青山綠水恒誠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木耳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只見50多名工...

    時間:07-14
  • 柞水開展村級黨組織承諾辦實事活動

      本報訊 (記者 李小龍 通訊員 楊 峰 李曉琪)“你們快看,上個月我們反映的四組便民橋被水毀的問題,今天村上不僅開始動工重修,還把它放在網上‘承諾’了!”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村民張意志...

    時間:07-11
  • 數字技術提升柞水群眾文化體驗

      本報訊 (通訊員 梅林海)近年來,柞水縣充分利用數字新技術,通過搭建平臺、完善設施、線上活動,著力提升群眾文化新體驗,讓群眾享受更多文化大餐。   柞水縣完善數字化設施,在縣圖書館...

    時間:06-13
  • 柞水“四個示范”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

      本報訊 (通訊員 朱安明)柞水縣堅持把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按照示范帶動、典型引領的思路,以“四個示范”為切入點,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  ...

    時間:06-13
  • 柞水以干部作風能力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 (通訊員 張瑩雪)良好的作風是干部干事創業的基石和保障。今年以來,柞水縣堅持系統謀劃、周密部署、扎實推動,形成了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高起點開局、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落實的良好...

    時間:06-06
  • 柞水 打造聚才引才“強磁場” 匯聚趕超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 李小龍   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徐世烺擔任專家顧問;   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市級人才工作聯系點1個、鄉土人才工作室9個;   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等5所高校簽...

    時間:05-29
  • 柞水加強政治監督護航“三個年”活動

      本報訊 (通訊員 趙 珍)今年以來,柞水縣堅持以“三個年”活動為契機,在項目建設上出實招、營商環境上辦實事、干部作風能力提升上求實效,縣紀委監委圍繞主責主業,全面加強督導檢查,確保...

    時間:05-22
  • 柞水為新人集體頒證

      本報訊 (通訊員 葉詞慧)“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在縣民政局組織的這次活動中,我們兩個許下愛的承諾,這種儀式感讓我終生難忘。”宣誓墻前,小李一臉幸福地說。   ...

    時間:05-22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BT种子| 久久久美欧州亚| 欧美精品孕妇无码一区二区色视频| 欧美搡bbbbb搡bbbbb| 免费啪啪啪视频日韩欧美一区| 久久久精品一区| HEYZO痴女朝桐光正在播放| julia 无码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看一级黄| 爆乳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欧美老小配一区二区| 老师好大乳好深好紧好爽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加勒比东京热大加勒比东京热蜜桃视频| 免费真人A级毛片| 精品日韩998| 道一本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人人2020A片|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国模曼安| 国产凹凸久久精品视频| 张柏芝艳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新版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亚洲a视频在线视频| 日韩va欧美va亚洲va久久| 色五月五月婷婷| 毛片在线不卡观看| 理伦片理伦影院| 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 | 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91精品国自产拍一区二区| 午夜av亚洲一码二中文字幕网址|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凹凸精品熟女在线观看| 先锋影音黄色av资源网站| 免费观看黄色视频网址|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视频| 一本加勒比少妇人妻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