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導演進軍中國影市的風潮,在這個賀歲檔再次升溫,在賀歲檔為數不多的海外主創參與的作品中,郭在容執導的《我的早更女友》和金泰均執導的《壞姐姐之拆婚聯盟》占據兩席,再度讓韓國電影導演成為被關注的對象。
本報記者 倪自放
“韓導”帶來行業新風
2012年至今的內地銀幕韓風日盛,韓國導演的“進駐”,標志著韓國電影工業的核心部分已經進入中國影市。其中既有拿下近兩億票房的小清新電影《分手合約》和開創類型片新風的《大明猩》,也有連續兩年問鼎內地恐怖片年度票房的《筆仙》系列。中國潛力巨大的電影市場,吸引著韓國和好萊塢導演紛至沓來。
“劇本為王”是韓國電影的又一顯著特征,安兵基導演告訴記者,來中國執導《筆仙》系列,劇本完全由自己的團隊完成,“我在中國還沒看到特別好的驚悚片劇本,相比之下,韓國驚悚片劇本的故事更為扎實,這是一個優勢。”本身就曾是《雛菊》《女人不壞》等多部電影編劇的郭在容,塑造愛情經典的能力也建立在扎實的故事之上,《我的早更女友》能吸引到周迅加盟,一大砝碼就是劇本出色。
“擅長”才是王道
總的講,韓國導演在中國很少拍攝巨制,他們花了更少的錢,拍了性價比更高的電影。郭在容坦言自己來中國拍攝《我的早更女友》之初,并沒想到能邀請到周迅這樣級別的巨星加盟。相比之下,中等成本的作品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減小投資風險。《危險關系》投資過億,最終卻沒能收回成本,韓國導演此后在中國的作品不再輕易觸碰大題材。
吳基煥曾執導愛情電影《禮物》《搭訕的法則》,積累了多年拍攝愛情電影的經驗,他的《分手合約》完全使用中國演員拍攝,其實這部電影就是《禮物》的中國版,該片最終獲得近2億元票房,成為到目前為止中韓合拍的票房最佳影片。
接中國地氣靠磨合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曾表示,韓國導演在中國發展,最大障礙是文化隔閡,這就意味著韓國導演要接上中國的地氣,學會磨合和適應。吳基煥用最擅長的題材、規模適中的投資以及熟悉的團隊,來靠近中國市場。他還記得當年在北京的電影院看了《失戀33天》,希望通過該片了解中國觀眾喜歡看到什么樣的電影。他透露,《失戀33天》甚至成為他和所有想進軍中國市場的韓國影人的“參考書”,他拍攝《分手合約》時,還借鑒了一些《失戀33天》的表達手法。郭在容拍攝《我的早更女友》,選擇中國電影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演員之一周迅出演“早更女友”,同時為暖男角色找到最佳代言人佟大為,他坦言一線明星的票房號召力,將為《我的早更女友》在賀歲檔爭得更多籌碼。